洪再新(美国普吉湾大学艺术系教授)
在我看来,这次展览的重要意义在于对书法和当代艺术关系的重新定位。对比20年来同一场合下他的前两次个展,它的中心话题十分鲜明:书法本身的每一步演变,必须要切入当代艺术的核心,使之置身最具争议也最具潜力的创作空间。其目的也非常清楚:通过重申书法在中国视觉文化史上历来享有的地位,在当下全球化艺术大舞台上呈现原创的活力。
中国国家美术馆自身也在重新定位。前卫艺术正代表着当代艺术的主流,作为大国崛起的一个表征。书法再也不是亟需“兴亡继绝”的濒危文化遗产,而是作为中国艺术“当代性”的一个内核。在和国家美术馆共同走过的20 年历程中,冬龄先生对当代艺术的历史启示,就在于走向经典,走向原创。
—— 洪再新 《王冬龄与当代艺术》
张颂仁(香港汉雅轩艺术总监、著名资深艺术策展人)
近五十年来,毛笔字已彻底退出日常生活的使用范畴,既不为阅读书写工具,也渐渐在公共空间被电脑字体和图样设计淹没,艺术领域成为书法最主要的活动空间。冬龄兄于此大力拓展毛笔所长,除介入各种现代书法试验之外,更在书法的传统功能里找寻在今天的生活体验,并以推进书法的技法为修炼之途。书法既不在日常经验出现,于非常情境作非常之态就成为对书家的新的挑战。冬龄兄的长幅擘窠榜书不仅发挥了技艺的极致,并且强烈刺激了当代艺术的视觉经验,刷新了书法的当代艺术形象。而若调转历史角度,改从书法史的长镜审视今天,冬龄兄的“舞字”也是无愧古人的。
—— 张颂仁 《现代时空中的书法 —— 关于王冬龄近作的杂想》
白若思(Gordon S. Barrass 英国 著名策展人 大英博物馆顾问)
王冬龄将中国书法的传统风格与其他艺术和文化传统相结合,告诉我们中国书法是一门勇于创新的、现代的艺术样式。—— 王冬龄艺术创作的灵感很大程度上受益于过去 45 年里他对各种艺术种类的深刻领悟。
——白若思 《王冬龄的艺术》
诸家评述(二)
林散之(已故书法大师)
今天看到你这幅字,胸中浩然之气大生,老来气馁了,突然而生,是不可得也。写草字要大胆,你胆大了。大进步,奇气,如此写下去,大有生气。(1987 年 2 月看王冬龄赴京展作品时的笔谈。)
沙孟海(已故书法大师)
邵芝岩笔庄为予制椽笔,老病不常用,冬龄兄借去作十字,真伟观也。(1987 年 6 月为“王冬龄书法展”题词。)
陆俨少(已故中国画大师)
王冬龄的书法笔性不错,有才气。在他们这辈人中间是很有希望的。(1988 年与友人的谈话。)
启功(已故书法大师、原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原中国文史馆馆长)
《公孙大娘舞剑器》草书四大屏,写得流畅而布局自然,很不容易,布局是很难很难的。(1987 年 9 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午间半小时”节目)
范景中(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教授)
冬龄借艺术表现了自己开阔的胸襟,艺术也确实开拓了他的胸襟,蔚成了他的大气;在这层意义上,可以说:人如风格。(1994 《王冬龄书画集》序)
曹意强(牛津大学博士、中国美术学院史论系主任)
王冬龄通过自己的书法创作在传统与现代,中国与世界中找到一个契合点,一个赋予了他的书法以独立与世界意义的熔点。(《王冬龄书法艺术的独立性与世界意义》)
(英)巴克森德尔Chael Baxandall (伦敦大学教授、瓦尔堡研究院古典传统教授、美国伯克莱大学教授)
真正的艺术必须具有普遍意义,而只有具备普遍意义的作品才可能有真正的民族和特定的文化特征。王冬龄的书法艺术是这个道理的见证。他的书法为世界艺术打开了两种新的可能性:纯粹的传统艺术与最前卫的现代艺术的有机结合,而这种结合又为中国书法成为世界视觉艺术中一个独立的艺术门类指出了可行的前景。
(德)约翰内斯·盖普哈特Johannes Gebhardt (石荷州美术学院教授)
为了阐明我是怎样理解发扬传统的,我推荐你们去看看王冬龄教授的作品,他的作品不仅深深地扎根于中国的传统,同时又用我们时代的语言加以解释、阐述。(《关于杭州中国美术学院陶瓷专业发展方向的思考》刊《新美术》2000 年 4 期)
(美)罗曼·凡罗斯科Roman Verostko (美国电脑艺术家、明尼苏达美术学院教授)
对我绘画作品中线条、笔迹影响很大的一种是西方现代派绘画大师康定斯基。另一种影响的因素是我 1985 年的杭州经历、杭州的西湖和书法家王冬龄教授的书法作品。(《艺术与算法—— 我的电脑美术创作与思路》刊《美术观察》 1999 第一期。)
(瑞士)卡尔森·金 Kim Karlsson,Zurich (苏黎士大学博士)
在王冬龄的这些作品内,我看到的是富有节奏感的运笔,精神化的线条,抽象化的力度以及介于有和无之间的辩证张力,一切都追随着书法这一古老艺术的踪迹。像王冬龄这样的书法家,目的在于创造一个从文字出发但又不拘泥于文字本身,跨越中国文化区域的属于人类共有的表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