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焯信 《焚香》 InsenceBurning 装置作品 2001-2011
装置艺术是一种透过诱导空间和物理意识,加强观者感觉的转移过程。这个艺术旅程一般都与特定背境掛鉤,以作為其本质与存在的理由。
观者常被置於某个模糊的空间,以產生不安的体验作為艺术实践。艺术家透过吸引或分散现场观眾的注意力和方向,从而激发他们思考一些模糊的象徵意义,而不直接阐明装置艺术的本身意义。
朱焯信的装置艺术让观眾徘徊於一个改变的空间,并细心观察当中的琐碎事物。此外,观眾还要有先见之明,才能充份感受作品的箇中含义。就是这种先知先见,这种勇於探索、詮释、假设和投入某个时刻的精神,令观者能够积极地参与当中。
在2010年的作品《洗脚》,一个平行六面体白色小容器,隐藏著一双如实物大小的双脚,浸泡在注满水的脸盆之中。这个画面只能透过安装在小孔中的放大镜去窥探。作品还加入两把重叠的声音进行配音,两段语音分别是广东话和葡萄牙语,形成了喃喃自语的声效。
马塞尔·杜香於1946至1966年间创作的《给予》(Etant donnés)所呈现的偷窥景象,以及布鲁斯•诺曼於1969年创作的《表演廊》以旁观者的角度為表达方式,均对后世留下极大的迴响。他们的作品是以一种含糊的艺术方式,强迫观者的直接参与。事实上,要充份了解作品的真正意义,观者需要积极的参与。这种认知让我们了解到装置艺术的重要性,以至它所表达的含义。
作品《洗脚》,以当代艺术的角度来反映现今社会的普遍现象──「洗脚」文化。总的来说,作品鼓励观者在一种受支配的不确定状态下,思索作品多方面的丰富含义,就像路易斯·卡尔的《爱丽斯梦游仙境》,观者也需要透过一面特别的「镜子」,或尽可能掉进「兔子洞」去阅读整个作品。
一个好的艺术作品往往需要坚定的信念,因為在大多数情况下是艺术家所无法预料的,而欣赏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能够体验艺术现象的某一客观证据。
《介入365天》是一个录像装置,由一个莫名其妙的侦探和一个充满矛盾的记者的神秘经歷和一连串反应。对於那些介乎於诗意和社会的文献,其真实性已被活埋, 艺术家本人以调查员的身分,对荒谬的存在价值和世俗事情作出思考,并把它们与不同观点联繫起来。
一个超越外观和日常生活表面的作品,它透过24小时不停工作的的士司机的那双眼晴,去探索上海的生活。眼睛是灵魂之窗,但亦存在著错觉的否定或矛盾。是甚麼突然改变了环境?诗意和社会文献延续的是甚麼?这些统统都可从同一场景的不同看法中找到答案。作品增加了艺术品的复杂性,以及它所的含义,在不同镜头下将上述两种极端观点刻意放大和比较。在艺术家没有支配的情况下,记录下司机、作者、车辆和城市等不同元素在某一刻的行為和状态。
对朱焯信而言,艺术和社会是息息相关的。在现实生活中,他一直扮演著双重的角色,既从事创作艺术,又积极参与义务工作、社会活动和组织艺术活动。
在过去十年,身為艺术家和文化界主要人物的朱焯信,凭其真知卓见对澳门艺坛有著重要的影响力。他利用各种媒介进行创作,将个人风格与和装置艺术的不安和复杂情感结合起来,令观眾產生一种患得患失的感觉和由衷的敬佩。
2011年创作的《五层楼》以一股强大动力探索社会上的种种物质和精神状态,这也是朱焯信最具沉思意义的作品之一。作品被选為代表澳门参与2011年威尼斯展,同时有著丰富的意义:一方面反映生活上的种种顾虑,另一方面探索记忆中的感觉和日常生活的经验。
作品将照片放在一个自行转动的特殊装置裡面,在灯光下投射影像,营造出一种和谐和深刻的效果。在本地创作人李慧芬的音乐带动下,激发观者的反思和沉思。
这个装置艺术突显了奇异的艺术风格,同时也是歷史和存在的见证,透过其本身的魅力,提出了艺术舞台是用来思索装置艺术的含意,又或在精神层面上所面对的挑战。
这件作品与观赏者之间的互动性完全在於脑海之中,即象徵和真实意义之间不断產生矛盾的地方。作品透过摄影叙事的方式,提出了“暂缓的怀疑”的见解,呼唤观者去探索他们对神秘影像的内心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