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画画是件有意思的事,变成工作就太无聊了
画画是件有意思的事,变成工作就太无聊了
作者:    来源:外滩画报    日期:2009-06-04

4 月10 日-5 月12 日,广东美术馆举办了“时间内外:喻红作品展”。喻红以个人的生活经验为切入点,以艺术家特有的敏感和所擅长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去记录、反映生活带给她的东西,贯穿始末的线索,便是“时间”。</STRONG>

见到喻红是在她的画室,位于北京798 艺术区的最深处。比起外面游客如织的热闹场景,喻红的工作室显得安静极了。工作室一角的窗台上,摆着喻红和刘小东的画像,那是女儿刘娃从学画起送给他们的生日礼物,一年画一张,到现在已摆满了整条窗台。

作为最重要的中国当代女性艺术家之一,以及明星艺术家刘小东的妻子,喻红显得丝毫不为这些声名所累。哪怕前几年艺术市场非常火热时,喻红也没有一哄而上,而是非常谨慎地对待每一件作品。喻红说:“让我办个个展太难了,我画得本来就慢,画的时间也不多,而且我也不会主动去张罗展览,画画是件有意思的事儿,变成工作就太无聊了。”喻红更多时候是在一丝不苟地扮演着自己生活中的角色。在美院,她是一个称职的老师,在家里,她是妻子、母亲。而剩下的不多的时间,她留给自己,把个人在生活中得到的经验当作切入点,以艺术家特有的敏感和她擅长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去记录、反映生活带给她的东西。

日前在广东美术馆举办的“时间内外”展览,占据了美术馆2 楼和3 楼的5 个展厅。这是喻红生平规模最大的一次个展,也是广东美术馆2009 年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重要展览,展出了喻红自1999 年以来创作的大部分作品。

其中最主要的作品,是喻红按照中国古典绘画《捣练图》的构图创作的12米长的油画《春恋图》,以及她根据埃及西奈山圣·凯瑟琳修道院宗教藏画构图创作的《天梯》。这也是这两件大型油画组画的首次亮相。除此之外,还有喻红自1999 年开始创作的重要系列《目击成长》,以及非常有个人特色的丝绸画和树脂材料系列。

同时,展厅里还循环播放着导演王小帅特意为喻红这次个展拍摄的纪录片《冬春之后·喻红篇》和《我的名字叫红》。王小帅是喻红和刘小东夫妇的多年好友,1993 年,他曾以这对画家夫妇为原型,拍摄了自己的处女作《冬春的日子》,入选BBC 评出的世界电影史百部影片,是其中唯一一部中国电影。喻红是北京人,出生于1966 年。

她中学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在那里认识了同在附中的刘小东,两人一同升入中央美院。喻红是当时美院出了名的“才女”,大一时画的“大卫”素描就入选了美院的教材。

1988 年毕业后,喻红也开始了自己的艺术创作道路。她一开始画了很多同学、朋友,画那个年龄和时代的他们面对青春的焦虑。从1988 年到1993 年,这样的作品画了大约有四五年时间。然后喻红与刘小东结婚,1994 年,他们的女儿刘娃出生。从1994 年到1999 年,喻红几乎停止了创作,而把大部分时间花在女儿和家庭上。同时,她也在不断地思考如何继续创作,《目击成长》便是她最终找到的创作方向。

近年来,喻红又开始在丝绸上作画。丝绸华丽、脆弱的特性与她对女性、生命的理解非常契合,而将丝绸画凝固在树脂中的综合材料作品,更是喻红近来的创新。展览中的作品是喻红经过几年的实践而得到的最佳效果,透明的树脂中凝固着一张张女人的画像。观众仿佛透过波光粼粼的水面,捕捉到了一块瞬息即逝的记忆碎片。

“生活”,是喻红此次个展最大的主角,而“时间”,则是贯穿始末的线索。喻红的作品从来都没有宏大叙事,身在其中,观众仿佛能亲手触摸到艺术家一段段鲜活的生活。而喻红说,自己创作的主题一直都是关于人生的短暂、脆弱和不确定性。“我所有的系列、题材都是关于这个的,从来没有变过。”

1 2 3  下一页
关键字:喻红,天梯,春恋图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