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家》对内地摄影师十分关注,除了吕楠、刘铮、方大曾等人的摄影特辑,1993年和1998年分别出过“中国摄影”和“中国新摄影”专号,将中国摄影集中呈现在世界摄影舞台上。 图/阮义忠
“这两本书把世界摄影史的大师们带到了内地摄影人面前,让我们得见西方摄影文化的奢侈与繁华,并对当时很多还处于混沌激情状态和摸索阶段的中国摄影家们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参照、启蒙和指引作用。”策展人李媚、蔡萌在文章中写道。
“比如海德格尔说真实是解蔽,按照这种说法,我们以往的摄影跟真实没有关系,只是跟现实相符。真实应该是挖掘,解蔽。”吕楠说,“落实到我自己的摄影上,我就要解决这个问题。”
阮义忠的名字在内地摄影圈就成为了“传说”。
1992年,“传说中”的阮义忠在台湾创办《摄影家》杂志。杂志使用中英双语,只面向世界重要的美术场所发行几千份。由于定价高昂,卖几千份倒也不至于亏本。阮义忠还说动了布列松、克莱因、布巴等摄影大师为杂志免费供稿。
那时国外的摄影杂志正陷入低迷,《LIFE》、《LOOK》、《CAMERA》都成了历史名词,剩下的只有《光圈》、《瞬间》、《黑白》等几家。《摄影家》与那些杂志相比毫不逊色。策展人蔡萌认为,即使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它也依旧显得专业、大气。
《摄影家》第一期登了吕楠的“精神病人”系列,这是第一个介绍吕楠作品的摄影专业杂志。
除开吕楠、刘铮、方大曾等人的摄影特辑,《摄影家》又在1993年和1998年分别出过“中国摄影”和“中国新摄影”专号,介绍了陆元敏、肖全、韩磊、刘铮、荣荣、邱志杰、王劲松等人,将中国摄影集中呈现在世界摄影舞台上。这“对提升当时内地摄影家的信心有重要的影响”,顾铮说。
阮义忠计划是起码出到100期。结果《摄影家》出到62期就戛然而止。第63期原本计划刊登吕楠的《四季:西藏农民的日常生活》,都已经排好版,却没能印出来。
外人猜测停刊是因为经济原因。但据阮义忠所言,实际是因为台湾“9·21”地震后,他将大部分精力放在记录台湾慈济会的工作上。办第62期时,分身乏术,只能将杂志停掉。
很多人替阮义忠可惜。但他“特别高兴”:“在最好的时候停掉才是好,让所有人都替你可惜。我自己一点也不可惜。”
由于出版管理体制,内地只有少数人能看到这份杂志;而且杂志定价昂贵,即使看到也不一定买得起。直到2000年,在李媚的努力下,由浙江摄影出版社将62期杂志精选成10本《摄影家》丛书,在内地发行。它的影响才渐渐散开。
9年后,广东美术馆前馆长、中央美院美术馆馆长王璜生执笔展览前言:“阮义忠部分地改变了中国摄影一个时代的景观和面貌。”
而阮义忠认为自己“只不过是在正确的时间做了正确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