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金纠纷、拆迁纠纷、地产纠纷,从去年开始在艺术区集中爆发,艺术家被迫不断迁徙,诸多自发形成的艺术区被夷为平地。在这个越卷越急的漩涡里,艺术区将何去何从?
前言:
正值2010年春季的艺术展季,4月份的“中艺博”、五月初的“艺术北京”、五月下旬的“香港艺术节,北京各大艺术区展览层出不穷。然而,在草场地艺术区著名的“三影堂”里,摆放着一张白底黑字引人注目的A4打印纸,抬头是:“保存草场地艺术区,万名艺术从业者签名征集活动”,正文内容是:“我们,来自中国艺术领域工作者——艺术家、策划人、机构代表;借草场地摄影季这一对外开放的平台,向您发起征集万名艺术工作者的签名活动。目的是保护并基本维护草场地村艺术区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就土地改制的法律及权宜问题上展开谈判,探索理性解决的方式。此一签名活动运动自今日起至6月10日结束,征集好的签名将作为正式的民间言青书呈送给北京市政府。”
在狂欢节般的展季气氛里,围绕着租金、房产以及拆迁引发的各种纠纷,像一片顽固的阴云,漂浮在灿烂的阳春天空。
第一部分:艺术区——他们的伤心地
第一起引发群体关注的艺术区房产纠纷,发生在2006年12月,宋庄村民马海涛将艺术家李玉兰告上法庭。2002年,李玉兰花4.5万元买下马海涛的宅院。此一时期,宋庄商品房价约为每平米1500元;之后,宋庄艺术区房地产连年升值,到了2008年,房价涨至每平米7500元,五年间翻了五倍。马海涛于是反悔了。2007年7月,北京通州区法院宋庄法庭一审判决李玉兰购买农民马涛宅院合同无效,判李玉兰退还房产,马海涛赔偿李玉兰9.38万元。此事在宋庄掀起轩然大波。农民们那一头,在利益驱动下纷纷起诉艺术家,此后有13位画家先后被原农民房主起诉退赔已购买多年的宅院。在艺术家那头,400多名艺术家联名上书北京市政府、市人大及市政法委,要求维护艺术家家园的正当权益;在宋庄镇政府那头,不愿辛辛苦苦建立的艺术园区毁于一旦,出面为被告艺术家准备过渡的房屋,做农民的思想工作,申明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道理。
2008年1月,李玉兰反诉马海涛。案件陷入拉锯战,纠缠在马海涛赔付李玉兰的具体金额上。几番诉讼的结果是法院判决马海涛赔偿李玉兰27万余元,李玉兰归还居住经年、种满了花菜瓜果的农家院。2009年8月,李玉兰搬进了小堡村委会为其暂时免费提供的画室。她必须在一年的时间内,用这27万元,再找一个新家。而目前,在宋庄购买了农民宅院的艺术家有近300人,他们将会面临和李玉兰一样的遭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