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业界资讯 > 798“保卫战”:电子城到艺术区的华丽转身
798“保卫战”:电子城到艺术区的华丽转身
作者:周岚 成静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日期:2010-08-13

合法诉求:人大政协提案

要保留718大院不被拆迁,重新修订城市规划,必须获得制度层面上的保障,在“不对立”原则的指导下,艺术家寻求在制度框架内来解决保留798的问题,以免798里的艺术家成为一个与政策对峙的“流民”群体。2004年2月18日,798艺术区内的雕塑艺术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李象群以北京市人大代表的身份,向当年北京市“两会”提交了一份名为《保护一个老工业建筑遗址,保护一个正在发展中的文化产业》的议案。议案中提出了关于保护798艺术区的“五大价值说”。议案把以798厂为代表的大山子艺术区的发展与城市规划的矛盾摆上桌面,建议政府相关部门邀请各领域专家组成专家组,正式评估该地区的潜在价值,在拟订发展规划前暂停实施原有规划。李象群在一次接受媒体采访时,这么回忆道:“当时物业说准备把地卖了建公寓,大家都紧张了,开始出谋划策想办法。当时我正好要去开人代会,就决定把这件事作为一个议案提上去。”

正是由于798的创意产业阶层积极参与空间的建构以及开展活动的影响力,引起了官方的重视。2004年3月中旬,当时的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张和平与部分市政协委员前往798厂视察。4月8日,北京市委原副书记龙新民也到798视察。自2004年7月以后,北京市市委书记刘淇以及时任北京市市长的王岐山等先后对798进行过明察暗访,形成了谨慎的积极态度:“看一看,管一管,论一论”。2005年3月成立了由北京市委宣传部牵头,北京市规划委、发展改革委、安全局等相关部门参加的联合调研组,并于2005年中期将研究成果上报北京市政府,刘淇对该报告作出了对798“建筑物的保留方式需认真对待”的指示,初步明确对艺术区内四栋50年代德国专家设计的特色厂房建筑进行重点研究。这一来自政府的决策虽未明确空间的未来趋向,但有效地遏制了718大院的拆迁进程,暂时保留住了物质空间,在“看一看,管一管,论一论”的时间间隙中,艺术家们积极实践,为逐渐将718大院转变为798艺术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笔者认为,类似798空间的都市运动的意义并非在于集体行动本身,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发展社会运动的行动网络,不同背景的参与者学习差异的观点和立场,参与公共事务的讨论和决策。通过对民众参与空间建构的研究,我们似乎看到了创意阶层群体的大致边界轮廓,并认为在政府认可的制度框架下进行的都市运动或许是中国通往“公民社会”的一条可行之路。(作者单位: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798名称的由来

北京798艺术区所在的地方,是前民主德国援助建设的“北京华北无线电联合器材厂”,即718联合厂。718联合厂于1952年开始筹建,1954年开始土建施工,1957年10月开工生产。718联合厂是由德国德绍一家建筑机构负责建筑设计、施工,这家建筑机构和当年的包豪斯学校在同一个城市,两者在建筑精神层面上是共通的。其主要特点是:注重满足实用要求;发挥新材料和新结构的技术性能和美学性能;造型简洁,构图灵活多样。这种学派后来被称为包豪斯学派。

1964年4月上级主管单位撤消了718联合厂建制,成立了706厂、707厂、718厂、797厂、798厂及751厂。2000年12月,原700厂、706厂、707厂、718厂、797厂、798厂等六家单位整合重组为北京七星华电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了配合大山子地区的规划改造,七星集团将部分产业迁出,为了有效利用产业迁出空余的厂房,七星集团将这部分闲置的厂房进行出租。因为园区有序的规划、便利的交通、风格独特的包豪斯建筑等多方面的优势,吸引了众多艺术机构及艺术家前来租用闲置厂房并进行改造,逐渐形成了集画廊、艺术工作室、文化公司、时尚店铺于一体的多元文化空间。由于艺术机构及艺术家最早进驻的区域位于原798厂所在地,因此这里被命名为北京798艺术区。同时,798也指代这一艺术区引申出的一种文化概念,以及LOFT这种时尚的居住与工作方式。

看得见的历史也要保护

斑驳的红砖瓦墙、错落有致的工业厂房、纵横交错的管道、墙壁还保留着各个时代的标语、马路上穿着制服的工人与打扮时尚前卫的参观者相映成趣,历史与现实、工业与艺术在这里完美地交融在一起。这里汇集了画廊、设计室、艺术展示空间、艺术家工作室、时尚店铺、餐饮酒吧等众多文化艺术元素……对现代北京稍有了解的人,立刻能反应出这几句话说的是哪里,没错,一个响当当的名字――798。在今天,如果谁还问:798是什么,那你真的OUT了。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在798险些沦为一块平庸的商业地产的时候,一群艺术家们为了保护他们的园地而坚守着、努力着。今天我们不去讨论798显赫的名声中掺杂着几多辛酸和成功后喜极而泣的泪水,我们只看到,民间的力量已经在政府决策中赢得了一席之地,让这块土地按照真正依存和扎根于它的人们的愿望去保留、去生存了。

798成功逃脱沦为商业地产命运,成为知名艺术区的例子并非没有幸运的因素,因为,在21世纪最初的几年,文化创意产业的东风已经吹开了枝头的桃花。然而,更多的区域没能按照自然的规律发展,而是在城市改造和商业地产的双重铲压下面目全非。我想,这当中必然也有一些偏颇的头脑在作怪,那就是,且以远近论历史。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留给了我们太多的遗产,以至于,现代人似乎已经并不以798这样仅有几十年历史的遗迹为宝贵。在城市改造的天平上,现代的高楼大厦恐怕站在更重的一端。然而,历史就是历史,不能因为其时间短,就抹杀其价值。由此联想到上个月闹得沸沸扬扬的钱学森实验基地被拆事件,以及梁林故居被拆等事件,都令人惋惜不已。这些近、现代历史遗迹虽然在中国悠长的历史长河里实在是离我们太近,可是,历史正是由一个个眼前的时刻悄悄远去而组成的。

在拆声一片的喧嚣里,我们也曾听到不同的声音,然而,反对者的力量实在是太细弱了。我们并不反对市场化与城市的进步,但是,希望文化与历史不要融化在市场化的炽热大潮里。特别是那些看得见的历史,惟其近,才更加容易保护,才更要保护。难道非要等到我们将眼前全部毁掉后,留给后人的只有到岁月时空里抓一把看不见的历史烟尘吗?

关键字:798,艺术区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