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阶层:那些坚守的身影
2002年,理查德?佛罗里达针对美国社会的现实情况,首次提出了“创意阶层”这一新的社会阶层。区别于农业阶层、工业阶层和服务业阶层,“创意阶层”推崇创新和个人创造力,包括从事科学、工程学、建筑、计算机编程、教育、设计、艺术、媒体、广告、音乐和娱乐等产业的“超级创意核心”群体,及商业、金融、法律、保健等领域的“创造性专业人才”。迁入大院的这批艺术家、设计者恰好可归于这类群体。为了分析的方便,笔者将他们分为798精英、自由艺术家和策展人三类。
798精英
黄锐,798中最活跃的人物,他本人从事装置、行为艺术、诗歌等各种形式的艺术创作活动,798里的租户无人不晓,被外界认为是798的代言人。来798之前,黄锐因组织1979年的“星星画展”而被载入中国现代艺术史册。2002年初黄锐迁入798,开设了自己的工作室和ATCAFE咖啡吧。为保护798艺术区,黄锐组织了一系列活动,2003年发起“再造798”活动和“蓝天不设防――反SARS艺术联合展览”;2004年、2005年、2006年发起三届大山子艺术节;编撰《北京798》及介绍艺术节的《语言/寓言》(2005)和《北京/背景》(2006);此外,他还多次邀请国外艺术界同行及政要参观艺术区,乐于接受重要媒体的采访。798艺术区的名声鹊起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黄锐努力的结果。
李象群,学院派体制内雕塑家,1999年将自己的工作室搬到798。他认为798比学校更能接触到当代艺术思潮的脉搏。2004年2月,李象群作为北京市人大代表向市人大递交了保护艺术区的提案,提出798的建筑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经济价值和奥运价值等五大价值说。当年3月,提案获得通过,北京市人代会成立了提案调查小组。798能作为文化遗产保留下来,李象群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徐勇是最早搬进798的艺术家之一,从事摄影。2002年迁入,租下当时798能租的所有空间,他的“时态空间”是原798内面积最大、空间高度最高的艺术空间,美国《新闻周刊》首都风格的评论中所用图片证据就是“时态空间”。1993年他开创北京胡同游。他认为798与胡同一样,具有廉价的人文资源,如果进行创造性的功能转换,就可以发挥它们的潜在价值。2003年,徐勇与黄锐发起“再造798”的活动,主要展厅设在他的时态空间里,同年他与黄锐发起的“蓝天不设防――反SARS艺术联合展览”,在易庄举办开放活动后,移至时态空间展出。
自由艺术家
在798里,真正像隋建国、李象群一样拥有体制内身份的艺术家可以说寥寥无几。798里拥有工作室、画室的艺术家大多有一个共同的身份:“自由艺术家”。独立的自由职业的艺术家是现代社会和文化的产物,恰如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所说:“随着非个人化的市场的发展,不再依赖于保护人或收藏家,或者更普遍的是,不再依赖于直接委托订单,这就导致了艺术家越来越多的自由。”798里的自由艺术家由一批不愿回原籍的大学毕业生、主动脱离体制的艺术家和海外归国的艺术家构成。
我国现代意义上的艺术家作为一个群体出现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一批北京艺术院校的大学生毕业后不愿意服从分配回到家乡,漂在北京,798里最早的涂鸦的作者张大力就是其中之一。
“1987年我大学毕业,没有服从分配……我最后连档案都没有了,我也不知道去哪儿。我就这样离开了学校。他们把我分配到东北,我实在是不想回去,因为我觉得做我这样的独立艺术家必须在大的都市,在北京。因为在北京你可以看到那种思想上的交锋。后来我没有办法,怎么办?学校给了我93块钱的派遣费,就是回到东北工作的派遣费。我就拿这93块钱在海淀租了一个房子,……”这是张大力的话。
另外,一批以云南、四川、贵州、湖南、湖北为主体的艺术家走出“体制”,怀着一份对艺术的执著信念,“流浪”在北京,这些“体制外”的艺术家在城市的边缘租房、买地、修房子,这其中包括行为艺术家苍鑫,之后还有辞去白领职务的马晗,离开悠闲的成都生活的张小涛等都不约而同进入798。
1993年后出现了海外中国艺术家的归国潮,陈庆庆、艾未未、郝光、马树青、刘野等“海归派”艺术家活跃在北京,穿梭于中国本土和海外之间,这些人后来纷纷都选择了798。
策展人
在798里组织、策划展览的策展人,往往受人之托或者主动在798策划艺术展览或艺术活动,他们的正式身份多是艺术评论家或艺术理论研究者。
任职于中国美术家协会的冯博一,从90年代开始,致力于中国当代艺术的评论、编辑、策划工作。2002年10月,冯博一策划了798里第一个当代艺术展――“北京浮世绘”(北京东京艺术工程)、随后又策划了“蓝天不设防――反SARS艺术联合展览”和“左手与右手”――中、德当代艺术联展等展览。
邱志杰,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2003年4月策划“再造798”活动。
张朝晖,著名艺术评论家,曾在美国学习策划专业,2003年9月,在798策划了北京双年展的外围展。798里每一个画廊平均每两周就要举办一次新的画展,随着798里画廊的增多,越来越多的理论家、批评家开始关注这个空间,开始进入到798亲历亲为策划艺术展览。到798策划展览,实际上是对艺术区的肯定,这些游离者为798艺术区的声名鹊起起到了积极的传播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