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在刚刚过去的2008年,你非常繁忙,举办画展,出版专集。并作为“四季水墨”展的主要组织者及参与者,一年之中在不同城市举办了四次展览,而且每次展览都拿出了新作品。
杜:“四季水墨”是我和尚辉、徐华翔一起组织举办的主题展,这一年确实很忙!
周:总体看,“四季水墨”展是有特点的,如有人在评价展览时所说,参展的画家没有沿袭传统的样式,但是他们的作品仍反映出很强的中国文化特性。
杜:展览特点与参展的人选有关系,考虑人选时,我们考虑到要有探索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面貌。
周:看你的作品,感觉你的画用了各种不同的纸,有些作品的纸面看起来很特殊。
杜:其实都是宣纸,宣纸类型很多,不同的纸有不同的纸性。我愿意尝试不同的纸,通过不同的纸性延伸出相应的语言。
周:对材料的重视是今天的中国绘画与传统拉开距离的一种方式和途径。
杜:尽管不能把材料绝对化,但它对画家创作的影响确实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培根就讲过,用材料去思考。古人所用的材料与我们现在差不多,从总量上看古人由这些材料衍生出来的语言形式已经非常丰富,但是古人是不是把这种材料的语言类型用尽了?还有没有延伸出其他语言类型的可能?我个人认为是有余地的,我们可以运用与古人相同的纸张材料,延伸出与古人不同的语言类型。
周:在“四季水墨”春季卷画册里,我看到了你写的一篇文章《以自然为师》,文章中的观点与你的绘画创作及人生态度很契合,特别是你谈到的“一物一式“和“各美其美”,对我颇有启发。世间万物各有不同,各美其美。
杜:那篇文章能够基本反映我内心里的一些想法,“各美其美”借用了费孝通先生的一句话。
周:一物一式,各美其美,既是画理,也是事理,它们反映出你的人生态度和艺术态度。你的作品与你的观点恰好可以对应。你有一幅作品题为《一山一势胜千势》,为什么?
杜:《一山一势胜千势》是对比古典绘画而言的,中国古代山水画多是那种全景式山水,通过高远、平远、深远把山水林木统揽在一幅画里,层层叠叠,希望将山水一览无余,后来更是画面越大,景物越全,只有范宽、李唐是个例外。
周:如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等,都是典型的全景式山水。
杜:古代山水画与古人的自然观及与自然相处的方式有关系,受交通工具等历史条件的限制,影响和决定了古人描绘自然的方式,古人的山水画,不只是可望,还须可居、可游。我们今天面对自然的许多手段及方式是古人无法想象的,因此,古人心里的自然和我们心里的自然并不相同,画山,旨在山的意象,与古人多描写山的萧瑟悠远不同,我更愿意把山与崇高相对应,画多了,相反会远离崇高。金字塔就是一个见证,最简单的形,却将崇高感体现到极致。
周:趋向简洁,既可以与古代山水画拉开距离,同时就形式语言而言,这也是现代绘画的一个特点。
杜:看西方的艺术博物馆,你会注意到现代绘画在视觉上趋向简洁的趋势,你同时会感到画面越简洁视觉愈强烈。
周:你对艺术语言的选择综合了多方面的因素,经常将古代与现代综合起来考虑。
杜:我注重艺术语言的当代性,古代人与当代人有着不同的生活基础,这种基础会影响并决定当代人在面对与古人相同的对象时,做出不同的语言选择,且不说我们与古人所面对的是多么不同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