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学术观点 > 点击新中国60年艺术市场20个关键词
点击新中国60年艺术市场20个关键词
作者:    来源:中国证券报    日期:2009-09-28

四川泥塑收租院创作组《收租院》

新中国60周年华诞,艺术也和国家的命运一样经历了种种波折和磨难。在近乎蛾蛹般痛苦蜕变的过程中,一些事件在某个时间节点被永恒地留存下来,连成艺术市场60年发展的生命轨迹。在这条轨迹中,有足以推动一个时代前进的动力,也有至今仍未解决的问题。本刊汇集了新中国60年中20个具有一定标志意义的关键词,希冀从错落有致的事件点上,感受到艺术市场发展中痛苦而有力的脉搏。

古董收藏市场

关键词1:拍卖</B>

解放后,政治成为人们生活的主体,古董收藏被一度忽略,直到1993年,中国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商业拍卖公司中国嘉德的成立,标志着古董收藏市场的真正复兴。1994年,被媒体称为中国第一拍的“中国嘉德94春季拍卖会”在北京长城饭店如期举行。拍卖由中国书画和中国当代油画两个专场组成。最终以1420万元的总成交价落幕。而拍卖的举办,也一度引起了国内一些负面舆论,一些文物工作者担心文物随着拍卖流出国门。但更多的人认为,中国嘉德第一槌,标志着中国古董收藏市场真正步入了市场经济。

关键词2:鬼市</B>

1978年到1987年11月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通知》,国家仍然禁止古玩交易,文物小贩与工商“稽查”人员玩起了“游击战”。后来,位于北京东三环的潘家园旧货市场,形成“鬼市”,一些非法文物在此交易。

1995年,随着拍卖公司的成立,有关部门也在潘家园旧货市场南边的空地上用帆布搭建了临时帐篷,半地下古玩交易逐渐步入公开化。据不完全统计,潘家园开园以来,全世界有近百个国家、10000余人次的各国政要和使节先后来过这里。每天的成交额在800万元左右。

关键词3:拍卖法

1996年,《拍卖法》颁布,为拍卖市场的规范提供了法律依据。但在实行的十多年中,《拍卖法》中的一些条款已经不适宜当今的拍卖市场,特别是关于拍卖公司不对拍品保真的条款,近年来成为舆论争议的焦点。同时,市场也不断呼吁《拍卖法》应该细化及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

关键词4:“捡漏儿”</B>

上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逐步推进,古董收藏市场再次复苏,“捡漏儿”的事情时有发生。比如1988年,一位卖肉的摊主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用两斤猪肉换得一幅《皇家秋猎图》,后来,他用售出这幅作品的资金开了家古董店,转行做了古董商。再比如一热爱收藏的发烧友1999年花50元钱淘回件天蓝釉红斑钧瓷洗子,后来经鉴定,价值600万。“捡漏儿”成为一夜暴富的敲门砖,也刺激了古董市场的繁荣发展。

关键词5:“物稀不贵”的老窑瓷</B>

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宋元古瓷市场价格及拍卖价格趋势见微,一路走势低迷,形成了“物稀不贵”的怪现象。老窑瓷在大陆的行情一直不好。我国的文物保护法规定出土文物不得进入市场,随意买卖。老窑瓷器多属出土文物,无法进入正常的艺术品市场交流,因而除了部分为博物馆、考古所或文物商店收藏外,有相当数量品貌好的老窑瓷流向国外,也有一部分流散在民间。于是明清瓷器的价位逐渐高于宋代五大名窑瓷的反常现象出现了。20世纪90年代初,在国内,一件南宋龙泉窑粉青菊瓣碗才卖200元,一件汉代绿釉带浮雕狩猎图的釉陶壶也不过千元。但在海外市场的拍卖价格却非常好,同类的绿釉罐在日本可卖到人民币20多万元。香港佳士得于2002年秋拍出一件宋定窑黑釉鹧鸪斑碗,以港币1239.4万元成交; 唐代蓝三彩凤首壶以港币28.6万元成交;唐三彩骑马女俑以港币23.9万元成交;北宋定窑玉壶春瓶以港币59.7万元成交;北宋青白釉凤首壶以港币47.8万元成交。

关键词6:“鬼谷下山元青花罐”引出的“元青花”争论</B>

2005年7月12日,英国伦敦佳士得公司拍卖现场,一件中国鬼谷下山元青花以约合人民币2.3亿元高价成交,长期以来被专家学者忽略的元青花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而之后便有专家提出,元青花存世量仅为300多件,这一论点至今并未定论,成为一些专家和藏家争议的焦点。

关键词7:明清瓷器受到追捧</B>

中国古董收藏的历史,人们一直以追慕高古为风尚。到了清末民国,宫廷收藏陆续外流,明清官窑瓷器成为热门收藏对象,但直至上世纪7、80年代,中国古董的收藏仍是以宋元及以前的高古器物为精神主流。上世纪80年代后,随着华人经济实力的增长,元明瓷器价位开始攀升;90年代末,清代官窑、特别是康雍乾三朝的彩色瓷系价位猛增,屡创新高。

2000年香港苏富比秋季拍卖会上,一件明嘉靖五彩鱼藻纹盖罐以4404.475万港币成交,创造了当时中国瓷器拍卖成交价的最高纪录。2000年,内地的瓷器市场被认为开始与国际接轨。这一年中,内地的瓷器有20件拍卖品成交价入围了该年度国际瓷器成交排行的前100名。但是到了2004年,明清官窑拍卖市场运作中的某些负面因素形成,一是明清官窑高级别的拍卖市场供需失衡,二是拍卖市场的价位泡沫。国内现身拍场重量级官窑精品日渐稀少,而一般精品官窑瓷器的价位已经上升到了很高的水平,利润值增长点和期望值增长点已接近极致。于是,官窑的资金部分分流到相对便宜的民窑。

1 2 3  下一页
关键字:新中国,60年,艺术市场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