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学术观点 > 图像的晕头转向
图像的晕头转向
作者:    来源:《批评家》    日期:2009-11-25

四、未完成的理解

通过甄别米切尔使用的一些概念的特殊之处以及图画转向在视觉文化研究中实际的影响,本文试图在米切尔自身的学术脉络和视觉文化的学术语境中呈现图画转向的含义:图画转向1)在学术研究上,是把图画提高到和语言相同的中心地位,从研究图画的意义转向研究它的生命和欲望,从图画的符号学转向图画的在场和本体论;2)用作批评术语时,是一个转义,描述了自古以来人们对图画的欢迎与恐惧。

希望本文能给图画转向这一著名概念的跨文化旅行画上临时的句号。当然米切尔作为多产的作者今后也许会对图画转向这一概念有更详细的论述或新的发挥。那么本文对图画转向的理解也有变成误解的可能。而本文正是源于对一些国内流行的误解的反应。笔者曾在09年2期的《美术观察》上讨论当代观众对一幅油画的误读。看起来学者们对概念的误解同样是在填写和扩写着自己的兴趣、欲望和恐惧。没有误解也谈不上理解。也许可怕的不是误解,而是对“一般理解”的盲从。“图画转向不就是……”;“视觉文化不就是……”,许多这类误解甚至过于“一般”而找不到源头。一旦学者的大脑缴下批判和反思的武器,向“一般”投降之时,思想就会脱离其渊源和基础,变成一个口号。而仅仅成为一个口号的“图画转向”或“图像转向”只能变成“晕头转向”。

图1米切尔的形象家族树(采自Iconology,P10)

[1] 本文按照米切尔自己的定义把Picture译为“图画”;Image译为“形象”;Icon译为“图像”。具体原因将在本文第二章论述。

[2] 按本文的译名Picture Theory应译为《图画理论》。但提到中译本时尊重中译本译名,在提到原书而不涉及中译本时称为《图画理论》。故在本文中《图画理论》等同于《图像理论》。同理本文把图像转向译为图画转向。

[3] 邹跃进,《关于图像转向的思考》载《艺术评论》2008年8期。国内对图画转向提出质疑的还有曾军,《近年来视觉文化研究中存在的几个问题》载《文艺研究》2008年6期

[4] 例如中译本《图像理论》把Picture译为图像,Image译为形象;刘禾将Picture译为图画,Image译为图像;而周宪先生和刘悦笛先生似乎没有进行区分。尤其是刘悦笛先生在书中叙述了形象家族却仍旧把两个词都译为图像,实在令人遗憾。见刘禾,《知识分子和批评思考的视域:W.J.T.米切尔教授访谈录》载《文艺研究》2005年10期;周宪,《视觉文化的转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第一版。刘悦笛,《视觉美学史:从前现代、现代到后现代》,山东文艺出版社,2008年9月,第一版。

[5] 这种译法源于瑞典哥德堡大学的司汉先生。他在中央美术学院开设的课程中提议按照中国古代图学的概念将Picture译为“图”,Image译为“象”。笔者完全赞同他的译法。本文只是考虑到现代汉语倾向于使用双字词,故把“图”变为图画,“象”变为形象。

[6] 这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有陈永国对视觉文化研究范围的罗列,见陈永国 主编,《视觉文化研究读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第一版P4。另外周宪在书中虽然对“视觉文化研究什么”的问题有比较充分的论述,但是在后面实践性的篇章中基本没有离开大众文化和新媒体的范围。见周宪,《视觉文化的转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第一版。

[7] 这种观点没有人直接表述。但暗含在许多文章中。例如温朝霞认为“视觉文化成了大众文化的典型反映。”见温朝霞,《视觉文化的时代特征》载《学习论坛》2004年7月。

[8] 见W. J. T. Mitchell, What Do Pictures Want?: The Lives and Loves of Images (Chicago :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2006)P85-86。这一点还可从米切尔最近的工作中看出,如锻炼《视觉文化研究与当代图像学》载《美术观察》2008年5期中对这两个词区分的讨论。

[9] W. J. T. Mitchell, What Do Pictures Want?: The Lives and Loves of Images (Chicago :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2006)P343。而一般论者只注意到前者。如周宪,《视觉文化的转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第一版P17。

[10] W. J. T. Mitchell, What Do Pictures Want?: The Lives and Loves of Images (Chicago :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2006) P343。与之相比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强调的就是意义(meaning),可见米切尔的研究虽然不反潘氏的图像学,却是在明显忽视图像学。

[11] Keith Moxey, Visual studies and the iconic turn 载Journal of visual culture 2008 Vol 7(2) P131

[12] 同上

[13] 同上P140

[14] 同上P131P142

[15] Anna Siomopoulos, What W.J.T. Mitchell wants 载Afterimage,  Jan-Feb, 2006

上一页  1 2 3 
关键字:图像,W.J.T.米切尔,理解,误解,刘晋晋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