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U图片社的法国女摄影师克劳玎·杜瑞作品
“画面的真实性是第一的”
早报:今年荷赛有一组关于乌克兰基辅街头斗殴的三等奖作品因为后期处理的原因而最终被取消奖项,这在荷赛历史上是第一次。你对于比赛中规定的“不能经过电脑后期加工制作和改变其原有真实性”如何定义?
索尔:这个问题很重要。VU严格拒绝摄影师后期修改图片。尤其对于新闻摄影来说,摄影师应当力求通过镜头来还原和展示现实的真实性,照片是一种对于现实的拷问和佐证,是不允许随便篡改的。VU图片社的摄影师都会和我们签署相关的协议,以承诺保证照片的真实性。
从新闻摄影的角度,画面的真实性是第一的,画质则居其次。你知道么,印尼海啸的时候,我们第一时间收到的那些珍贵的照片都来自当地的业余摄影师,有些甚至不是摄影师,只是当地群众或者游客,因为他们第一时间在现场,所以他们看到了最真实的一幕。还有美国士兵在伊拉克的虐囚事件,第一手的影像资料是用手机拍摄的。人们渴望从报纸媒体上得知事情的真相,希望看到真实的内核,而不是一个“美丽的外表”,所以为了“美观”甚至为了“谎言”而修改图片,是绝对不允许的。
早报:难道你们的摄影师一点后期都不做么?比如剪裁、颜色调整之类。
索尔:适当的裁减是允许的。颜色上我们不允许做修饰,彩色转黑白片更加不可以。如果摄影师的拍摄环境很恶劣,比如灯光十分昏暗,我们允许做适当的“曲线”调整明暗,以求画面的对象能看得更清楚些。在传统摄影时期,调整对比度、灰度都属于“暗房”操作,是可被接受的。但“抹去”照片的某一部分则是不允许的。
“照片的未来在纸上”
早报:这次比赛中数码和胶片的比例是多少?传统摄影会被彻底取代么?
索尔:我想差不多有80%的作品都是数码作品,数码发展太快了,三四年前或许还是一半一半。不过有趣的是,最后选出来的得奖作品几乎都是胶片。虽然数码革命来得如此迅猛,但是,我不得不说,胶片在色彩和影调的呈现上仍然有不可匹敌的优势。
不过很可惜,很多胶卷比如柯达chrome去年就停产了。宝丽莱胶片也是如此,虽然现在Photoshop里有各种宝丽莱的模拟滤镜可以制造类似宝丽莱的色彩感,但是当你真正用宝丽莱拍摄一张胶片,看着它在光和热之下慢慢显影,那种感受是完全不同的。
尽管如此,传统摄影被数码取代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只是时间问题吧。
早报:除了硬件的原因,拍照的心态也会对创作产生影响吧?
索尔:数码时代让所有人都变成了摄影师,一切都变得再简单不过,人们的心态自然也就随便了。
打个比方,你会随便用宝丽莱去拍垃圾筒么?不会。但你会用数码机或手机拍一张照,因为那个几乎没有成本可言,而宝丽莱的相纸可就贵多了。所以人们在拍摄前势必会度量一番,还有光线、角度,如何才能最完美地呈现画面。所以说,思考和谨慎是出好照片的重要因素。
早报:VU的摄影师用数码拍摄的多还是传统胶片的多?
索尔:据我所知,大多数人都是随身带一部数码机一部胶片机。我相信他们的职业能力,长期的拍摄经验积累了一种本能,直觉会告诉他们手指需要按下胶片还是数码的快门。
我认为照片是一个有大小、重量的“东西”,是一个物体。也就是说,照片最终是需要被打印出来,挂在墙上或拿在手中,人们可以长时间地观看,沉浸在画面里,不单是眼睛,还有双手,从视觉和触觉的双重感受中体会这个物体记录的思想,承载的回忆。
比如你看我iPhone里的这些VU图片社的照片,这张拍摄的是戈尔巴乔夫和他的女儿,他女儿很喜欢这张照片。我一定会打印出来给她,选择合适的尺寸、画框,而不只是发个数码文件。打印出来的照片才是独一无二的。所以我不认为在屏幕上播放的影像是真正的照片,在屏幕上的都是电影,照片的未来是在纸上。
从市场的角度,VU的画廊也比VU图片社盈利更多。在欧洲最近开始流行一种技术,每张打印的作品都可以申请一个“arttrust”,类似于我们数码产品的编号,一旦敲上了“arttrust”的标签,你的作品就注册了,是无法复制的,仅此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