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中国抽象艺术的发展都是对西方抽象艺术的形态移植,直至上世纪90年代,才逐渐出现了西方现代主义意识与东方美学意念相融合的中国抽象艺术发展态势,建构了初具中国价值取向的中国抽象艺术的本土样式。这种依赖于通过对西方现代抽象艺术与中国传统水墨、书法艺术的表面共通性的理解而生成的意象表现式的中国抽象艺术,却包含了艺术家对 “中国本性”的自然体认。[2]同时,抽象艺术在中国也出现了多元的态势,热抽象、冷抽象、半抽象、极多主义、后抽象等等。近年来,随着众多著名批评家的频繁参与,抽象艺术在中国更加大有生发之势。当然,我们也看到由于对西方现代主义在中国被严重的误读,致使中国抽象艺术尽管在理性地追求语言本身的纯化与完善,但在政治、资本、技术的合力下,出现了意象化、玄理化的异化现象,成了打着寻求“中国道路”的旗号,实质是反现代精神的伪面具。
当前,中国的抽象艺术在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双重语境中,让我们不断触及种种极端的视觉形态,一方面正以更加纯粹的艺术形式,努力寻获自我身份与文化价值的定位。另一方面,又在后现代美学的烟幕中,逐渐消散了自我界限,及其文化身份和个性价值。正是出于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我们重提格林伯格对现代主义的研究,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方法论上都可以给我们有益的启示。而且,如果我们回顾当下中国艺术的现状,反思中国艺术的问题,格林伯格从审美的角度、文化趣味的角度以及视觉形式的进化的角度读“前卫与媚俗”给予我们的启示就会更为明显。易英先生就说过:“格林伯格现代主义抽象艺术的概念,更符合中国,在中国抽象艺术不光是艺术,从一开始我们就是把它作为社会革命的一个目标来追求的。”[3]事实上,“中国当代艺术也正在面临这个问题;面对商业化的全面冲击,我们要不要建立一种新的精英话语系统?站在什么样的立场、从什么角度以及用什么样的话语形式,都值得我们思考。”[4]
一、现代性述求下的中国问题
何谓现代性?检索一下有不下十种现代性概念。我们现在理解的“现代性”是指启蒙时代以来的“新的”世界体系生成的时代。一种持续进步的、合目的性的、不可逆转的发展的时间观念。从现代生活的角度,波德莱尔的现代性“同时包含了社会生活的现代性和艺术的现代性:社会生活的现代性成为艺术现代性的源头和内容。”[5]从世俗化的角度来看,现代性,用韦伯的术语,是一个祛魅的过程。[6]在人文学科的思想家看来,现代性更主要体现在精神文化变迁方面,而对现代性的反思成为当代人文学科的重要主题。当代法国哲学家们把“现代性”主要地当成一个从事创作的人面对“当下出现”的现实的态度;而这就意味着:要善于对现实的“在场出现”进行反问,使之“成问题化”。换句话说,具有现代性的精神,就是使自身成为一个自律的主体,善于对“当下即是”的瞬时结构、对历史的生存模式以及未来的存在方式,进行不断的反问和重建,而不去顾及现代社会的各种规则和“成就”,只要自己自在地进行创造和过着自己的生活就足够了。福柯特别强调指出:“要具备真正的现代性态度,并不在于使自身始终忠诚于启蒙运动以来所奠定的各种基本原则,而是使自身面对上述原则的态度不断地更新,并从中获得再创造的动力。福柯把这种态度,简单地归结为“对于我们的历史存在的永不平息的批评。”[7]
根据中国现代以来艺术发展的现实,高名潞提出了“整一现代性”这个具有自身经验性本土概念,作为中国现代性的特点。通过将现代性置入特定的西方历史时期全面地分析,高名潞指出现代性在西方不是一元化的,我们不可能拿一个完整的现代性来作为我们的普遍的现代性的模式。事实上,不存在一个完美的普世的现代性。现代性是实践的、历史的、发展的,不同地区的现代性不同。现代性就是一种时间和空间的错位。[8]他认为“不注重在地性、区域性、文化特殊性就会掉入新的霸权主义之中,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所以,我们要找到中国自己本土的现代性、自己的发展模式。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把自己过去现代史发展过程中的现代性进行清理和描述。如若我们不知道自己站在全球结构中的哪个方位,就会失去自己的发展方向。”[9] 高名潞在其著作《另类方法另类现代》中也提出,现代性没有唯一的标准,它是多元的。作为民族国家的中国的现代化,其实质是进入西方文化历史地建构起来的现代世界体系,并在这个体系中获取一席之位。高名潞的这种提法虽还有争议,但这个颇具代表性的现代性概念至少可以提醒我们,在当代中国艺术必须具有自身的文化身份,如果丢失了这种身份,现代性在中国就仅仅是后殖民的进程而已。
现代性叙事无论是古今之争、东西方文化之争,都使得文化中的中国问题逐渐突出,而不是逐渐缓解。因此,从现代性视角出发,针对“中国问题”的认知,中国当代艺术界需要在特殊的历史情境中形成总体目标,在不断建构自己的过程中,反复质询:当代艺术中的中国性是否是西方现代性的复制?(如在中国抽象艺术中,艺术家李华生作品的复调性与波洛克作品的复调性有何不同?还是“身穿洋装,心是中国心”?)中国当代艺术的本土性是否是被资本经济文化殖民下的产物?或者,更进一步地追问:“它是不是内在包含着将中国带给中国、把西方还给西方,以至于进一步把世界藏于世界之中的可能性?如果不具有这种可能性,那么中国道路必须被重新思考。”[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