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学术观点 > 抽象艺术的中国问题
抽象艺术的中国问题
——现代性视域下中国抽象艺术的本土化及其路径选择
作者:陈向兵    来源:陈向兵博客    日期:2010-05-30

二、中国抽象艺术的政治与文化身份

在西方,抽象艺术从早期康定斯基的抽象主义,马列维奇至上主义的几何形绘画,塔特林的构成主义,蒙德里安新造型主义,到美国的抽象表现主义等等相应的都是根植于工业文明及其矛盾的历史语境。它没有具体明确的规范限制,并旗帜鲜明地反对一切既定的标准范式,受到现代知识、科技、思想的整体作用。在中国,没有西方的那样的历史情境,抽象艺术从一开始出现就带有强烈的社会政治性,具有“前卫”艺术的基本特征。无论20世纪初“决谰社”艺术中的抽象因素,还是1970年代末及1980年代初期复苏性的中国抽象艺术(“星星画会”与无名画会)都是一种从边缘出发,用以对抗主流艺术,要求创作自由、破旧立新,乃至产生社会效应的“前卫”艺术武器。吴冠中围绕“形式美”、“抽象艺术”的批评和争论焦点,在某种程度上与意识形态密切相关的,并体现出来艺术家寻求主体自由时的殉道精神。这些都反映了中国的知识分子和文化精英在寻求中国文化的现代性发展和实现艺术领域的现代主义革命时所做出的努力,并以批判僵化的社会体制和保守的文艺政策体现出来。“它是革命艺术提供的方式,即艺术的目的是要形成政治革命。把一种艺术风格或者艺术技巧称为革命的,这种做法本身仅仅表示,它看来是新的是与以前的风格或技巧对立的”。[11]

此时的中国抽象艺术根本没有市场,艺术家几乎不能卖出自己的作品,所以也就没有格林伯格所谓的“金钱的脐带”关系。[12]因而,此时的中国抽象艺术显得较纯粹,总是以一种“边缘化”的存在来彰显主体的前卫性和个体独立的自由意识。但“其前卫性所主张的主体自由已成为当代实验艺术的主旨原则,这就意味着其同时面临着遭遇正当性与合法性批判的双重危机”。[13]以合法性为界限,其尚处于主流与非主流、体制内与体制外及政治正确与不正确的正当性问题层面。[14]因此从视觉艺术的角度看,如果现代主义体现为一场形式主义的革命的话,这时的中国抽象艺术对其自身的语言、形式主旨表达及其他还没有形成相应的机制或制度性支撑,[15]其价值更多地体现在文化上、精神上,而不是在语言形式上。正如有学者说的——它并不属于西方意义上的现代主义,而是70 年代末到 “八五”美术运动中前卫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个现象意味着抽象艺术家的行为可以理解为个人意志的自由表现,“艺术家从一开始就完全以一种下层社会的知识分子生活方式来表明他们与权势的对抗性,这种方式往往是一种自觉的选择,作为人格自由的标志,具有反叛性、挑衅性和破坏性。”[16]从1980年开始中国艺术家在进行抽象艺术实践时,除了向西方学习外,还有一种内部动力,那就是用抽象艺术来对抗社会主流意识。由此西方抽象艺术家追求的语言纯化,到了中国被赋予了政治上的不合作的含义。艺术家的身份也具有反叛者的意味。而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这种艺术与政治的对抗性意义很快就减弱,中国抽象艺术也就失去了革命身份,因为主要是借用了西方话语作为武器,于是连自身的文化身份也一并失去了。

张旭东在《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一书中,关于中国问题——如何做一个中国人,如何在全球化的今天,对于西方普遍性话语给予历史性的批判,实现中国人自己的民族意识和文化主体性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他主张中国在当今世界需要确立一种本己文化的主体性和独立性,传承自己的传统,保持中国人的民族精神和民族风范。置身于当今世界,我们需要反省,需要确立我们文化的方向,不能简单地以为步入现代性进程了,就可以万事无优了,“以往那种单纯地认为现代化就是西化,现代化就是反传统的思维方式,那种认为现在有一种普遍的东西,有一种文明的主流,中国只要靠上去、融入进去就行了的看法,其实不是放弃了民族文化传统的特殊性,而是放弃了对这种特殊性内在的普遍性因素和普遍性价值的信心和肯定。”[17]而学者陈赟更清醒地看法是“新的中国——文化上的与政治上的——必须建立在对于世界的非中国内涵与历史固有内涵的尊敬,其实,即使是中国在相当于它自身的固有内涵与新内涵之外,也应该具有一种非中国的内涵,也就是说,它必须进入其他文化形式、进入其他民族国家,作为其他文化实体的中国而存在,在它的异在中实施普遍性的自我肯定。”[18]

这正如朱耀伟在其《当代西方批评论述的中国图像》一书中所说:“中国图像之文化意义,并不单单在于其‘在’,也同时在于其‘不在’。‘中国’并非单独地被构想为一种东方主义式的批判,对主导论述的迎拒或颠覆,而是希望作为一种重述中的‘肯定性抗衡’。”[19]这些论述都表述了这样一个问题:艺术虽有自身的自主性,艺术的政治性和社会性也是通过自主性表达的,但它的现实性是通过政治、意识形态这样一个社会功能呈现出来的。所以艺术从根本上是政治的。比如国际当代艺术的发展和确立,美国艺术霸权主义的形成,除了其内在的西方艺术文化逻辑,更是美国动用政治经济文化手段干预艺术的成果。

因此,我们对审美现代性的批判都需是建立在构成“中国身份”的文化和意识形态观念基础之上的。中国抽象艺术的本土化进程选择什么样的路径从根本上说就是一个如何对待中国的文化传统、如何对待西方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问题。就中国抽象艺术而言,在现代性视域下,它以前发展的整个思潮都是在建立在文化政治基础之上的,这种文化政治与身份相铺相成。其纯粹性描述的文化真实性,无论从本质上还是从形而上学来看——已经被当作神话确立。随着时间的推移,被种植到中国土地上的抽象艺术势必与本土的体制、思想、审美、价值存在冲突,并导致内部相斥的异化表现。所以我们还应注意,这种融合究竟是西方化的战略形式?还是本土化的战略形式?融合是否会消除或掩盖西方在文化方面的霸权?

关键字:抽象艺术,本土化,问题,路径,局限性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