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高新科技与艺术的关系问题,近年来引起有识之士的高度关注。从有关论述来看,大多探求二者之间在表现式态的相似形和终极目标的同一性上。实际上,二者的关系不仅止此,而且,此类命题及其特征,早已有之,且多所论述。值得我们关注并深入研讨,具有当代时代特点,对于建构新的文化格局、艺术品位有直接意义,因而更带本质性和建设性的问题,是寻求二者的结合和统一的问题。而艺术和科学技术的完美结合和高度统一的典范,我以为是以近现代当代的静态图像的摄影诞生为起点与标志,连同其后在摄影原理基础上研制的动态图像——电影、电视及介于二者之间的计算机图像图形和三维动画等构成的新的艺术家族——现代图像艺术系统。它迥异于几千年来的传统艺术,影响了千百万人的思维方式、审美情趣、生活内容,以至人类世界的结构模式、社会体制和文化景观。
深入研讨这个问题需要鸿篇巨制,需要更多人的参与。我在这里只就导致科学技术与艺术高度统一和完美结合的始作俑者——摄影是如何体现这一特征的;这个新的图像艺术究竟是因应着什么样的文明进程和时代精神财产生的;和传统的艺术相比较,它有哪些不同的、属于自己的美学趣味、创作方式和技术技巧;它是怎样把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融化为一的,等问题,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就教于方家,使研究得以深入。
美好憧憬和苦心追寻
传说古希腊神话中的美少年那喀所斯是一个只爱自己,不爱任何别人的极其自私的人,他因拒绝仙女厄科(意译回声)的求爱,受阿佛洛狄忒的惩罚,对水中自己的倒影产生爱情,千方百计想把水中自己的倩影存留下来。可是,这在科学技术低下的年代里,怎么可能呢?小伙子顾影自怜,憔悴绝望,抑郁而死。设想,当时如果有一架波拉洛依德(拍立得)照相机,岂不救了他一条小命!
无独有偶,据《史记》记载,距今1700多年前,汉武帝的妃子李夫人不幸去世,汉武帝苦苦思念,哀伤至极,时有巫师叫齐少翁者,令左右设一帷帐,外面摆设灯、烛和丰富的酒席,至夜,点灯燃烛,让汉武帝端坐帐中,不一会儿齐少翁开始作起法术来,只见帐幕上影影绰绰,果然,婷婷袅袅,李夫人出现了!汉武帝龙颜大悦。据考证,齐少翁所作法术,不过类似皮影幻灯。当然,在那个年代,能运用针孔成像的原理制造幻影幻觉,已属不易。如果有一部照相机或摄像机,留下李夫人的倩影及其与汉武帝的“家庭录相”,那该是一种多大的安慰!
诗云:“作诗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永难摹。”①
又曰:“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②
西哲则有言:人永远不可能同时涉足同一河流的水。
人们慨叹,人们渴望,人们憧憬,希冀着有一种魔法,能真实地再现人类自身的形象,留住千载难逢的宝贵瞬间,让大自然的奇观美景和川流不息的时间永驻。为了得到这样的技术、工具、人们上下求索,穷经皓首。曾经走在人类文明前列的古老中国,在这方面也有着自己杰出的贡献。下列文献,可资佐证。
1. 公元前672年的《左传》及以后的《周礼》;
2. 东周·墨子(前468-390)及其后学所著《墨经》;
3. 秦·吕不韦(?—前235)著(一说为西汉·淮南王刘安[前179-122]及其门客所撰)《淮南子》;
4. 汉·司马迁(135-110)著《史记》;
5. 宋·沈括(1031-1095)著《梦溪笔谈》;
6. 宋·寇宗奭1119年著《本草衍义》;
7. 宋·苏轼(1037-1101)编撰《物类相感志》;
8. 元·赵友钦(13世纪中叶至14世纪初叶)著《小罅光景篇》;
9. 清·郑复光1846年出版《镜镜詅癡》;
10. 清·邹伯奇(1810-1869)著《格术补》及《摄影之器记》等等。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