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学术观点 > 历史的“达达”:艺术与政治
历史的“达达”:艺术与政治
作者:鲁明军    来源:品博艺术网    日期:2010-06-01

三 从“脱嵌”到介入:艺术与政治

在分析经济与社会的起源时,卡尔·波兰尼(Karl Planyi)认为资本主义或市场经济并非是一种自发秩序,其生成与演变本身是内嵌于社会变迁中的。一旦与社会“脱嵌”,资本主义无法得到有序运行、乃至失控,也无法得到一个合理的解释。[9]在这里,波兰尼的意义在于,无论是从艺术史的向度,还是从政治史的向度,单维地检视“达达”,也无法得到一个有效的解释。从以上所述中,我们也足以看出,“达达”真正意在如何重建艺术与政治的关系。独立于社会的艺术自律性也好,被政治意识形态化的艺术现实主义也罢,本质上艺术与政治之间还是一个“脱嵌”的关系。当然,这并不是说“脱嵌”意味着艺术与政治之间一点关系都没有。不是的。比如对于后者来说,艺术恰恰是被政治化了,对于前者而言,去政治化了的艺术本身也是一种政治化的结果。这就告诉我们,在这里事实上二者都不再是作为主体的艺术。艺术在这里实已被政治化和体制化了,因此其无法以主体身份主动地介入政治,参与政治。故此,如何从“脱嵌”转向介入自然地成为“达达”之自觉所在。

如果说西方18、19世纪的自律性艺术受制于一种艺术体制和政治体制的话,那么20世纪中国革命艺术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对此有所自觉的“达达”或许并没有考虑更多建设性的可能,在他们看来,否定、摧毁、打破现行的这些体制本身就意味着一种创造和建设。问题是,如何才能打破这一体制呢?“达达”者们并不傻,他们并没有选择政治的方式及名义,相反,还是选择了艺术——反艺术的艺术——的方式及名义,不但这一艺术方式及名义本身就涵有极强的政治性,而且只有这样,才有真正介入体制的可能。也只有这样,才有突破体制的可能。正因如此,其虽然于政治本身而言是无效的,但它的确打破了艺术体制,并为开启新的艺术语言创造了可能。

事实上,这样一种抵抗、否定和摧毁行动本身,就是一种主体性的自觉。易言之,只有以主体的方式介入政治,方可体现出艺术的政治性。这便告诉我们,艺术自律性及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背后的政治性实是一种去政治化、去主体性的伪政治性、伪主体性,甚或说,其根本不具有政治性和主体性,因为它不是以主体介入的方式参与其中的。而“达达”不仅重构了艺术与政治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它重建了艺术的主体性及其政治性。

结 语

对于今日之中国当代艺术而言,“达达”无疑已成为历史。当然,作为历史的“达达”在今天也并非是一个被范畴化了的存在,其实它就依寓于我们的现实周遭。遗憾的是,这常常并不为人所自觉。即便是有所自觉,作为历史的“达达”也是一个现成的、僵死的东西。更重要的是,在今天巨大的资本和商业利益面前,对此有所反省者,也常常有意选择回避或放弃了对“达达”及其精神的自觉和重启。

回过头看,1910、1920年代的西方“达达主义”作为一种无政府主义的艺术运动,试图通过废除传统的文化和美学形式发现真正的现实。这一由一群年轻的艺术家和反战人士领导的运动,通过反美学的作品和抗议活动强烈地表达了他们对资产阶级价值观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绝望。近一百年后的今天,尽管空间已转换到中国,但是我们所面临的处境与当时的欧洲又是何其相似,虽然战争不再,但战争的“阴云密布”,资本就不用说了,其早已渗透至每一个社会细胞中。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今天重启“达达”及其精神的迫切性并不亚于80年代“厦门达达群体”的意义。

毋庸说,今日我们面临的不仅是政治层面上的艺术体制,更重要的是资本层面上的艺术体制,更多的时候,二者还是相重叠的。这样一种艺术体制,不但失却了艺术的政治性,更重要的是它还消解了艺术的主体性。即使是个别抵抗性的表态和行动,也最终被资本所裹挟和吞噬,进而沦为一种媚态或秀姿。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反思并重启“达达”及其精神不仅是要回到其抵抗的认同中,更重要的是须重建其主体性及其政治性。在这里,所谓的抵抗、否定、批判即便是趋于虚无,也是重建性的虚无。而且,在此不仅只是虚无的重建,还涵有伦理政治或德性政治的重建,即对政治之价值底色或基础的重建。这意味着,重建的还不仅是艺术及其主体性和政治性,实际上,它还是对“达达”本身的重建。因为,作为现成的历史之“达达”,它并不具有普适性,而只属于一战期间的欧洲。但作为一个被不断重构的历史之“达达”精神,无疑是普适的。话说回来,历史本就是一种永恒的活的存在,“达达”又怎么会是一个僵死的发生呢?!

原载于《荣宝斋》

[1] 参见约亨·舒尔特—扎塞:《现代主义理论还是先锋派理论》,见彼得·比格尔:《先锋派理论》英译本序言,高建平译,第1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第5页。

[2] 同上,第5-6页。

[3] 同上,第47页。

[4] 参见百度词条“达达主义”,见:百度网,http://baike.baidu.com/view/65573.htm

[5] 参见费大为主编:《’85新潮档案Ⅱ 厦门达达 黄永砯》,第1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6] 参见刘纪蕙:《艺术—政治—主体:谁的声音?——论后解严与后八九两岸当代美术的政治发言》,见:“人文与社会”网站,http://wen.org.cn/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a1855

[7] 参见百度词条“达达主义”,见:百度网,http://baike.baidu.com/view/65573.htm

[8] 参见费大为主编:《’85新潮档案Ⅱ 厦门达达 黄永砯》,2007。

[9] Karl Polanyi. The Great Transformation: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Origins of Our Time,Introduction by R.M.Maclver,Boston:Reacon Press,1957.

上一页  1 2 3 
关键字:艺术,政治,达达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