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学术观点 > 艺术的人生 人生的艺术
艺术的人生 人生的艺术
作者:吴冠中 唐辉    来源:品博艺术网    日期:2010-06-30

1964年春北京艺术学院撤消之际吴冠中夫妇与同学、同事合影

唐辉:听了您的从艺经过我也很有感触,您的一生是跟艺术紧密结合的。生活的经历同艺术的人生有一种如歌如泣的壮美,就像您跟熊秉明见面之后的感触一样,对待艺术赤诚的人不管他的生活环境如何、他的背景如何,他都会取得成功,这包括像赵无极、熊秉明、朱德群,他们在国外同您在国内一样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个现象我认为值得我们当代的艺术界认真的思考。

吴冠中:他们的成功正是因为他们的作品具有中国的气息,如果没有这个气息他们不会有今天的成就。

唐辉:从您的艺术成长经历上来看,您的艺术观是西方的,这和您后来提到出【笔墨等于零】这个学术观点可以说是一致的,这也关系到东西方文化立场问题。我认为东西方文化距离越远越能产生美,但作为艺术不是孤立的,要关注其它的文化并予以吸纳,最后的结果是东西文化将各自站在各自的高峰上互相影响。

吴冠中:这个问题我当初同李可染谈过,艺术好比一座山,东方在这边,西方在那边,大家都在往上爬,只有爬到顶上东西方才能相遇。

唐辉:关于笔墨问题,好像所有的访谈大家都绕不过去,因为这个问题也是一个常提常新的问题。作为我个人我是能理解您的关于【笔墨等于零】的这个观点的,我认为他有一定的道理,最起码它是一个从艺术方法出发的角度,但笔墨问题并不简单,它也不能单纯的从一个大的文化根基的角度去认识它。我不知道吴老喜不喜欢京剧?

吴冠中:我非常都喜欢。

唐辉:拿京剧做个比喻,我们是不是可以这么讲【脱离了具体剧情的孤立的京剧唱腔,它的价值等于零】呢?

吴冠中:这个是不一样的,我认为唱腔本身已经是作品了,应该讲声音离开了唱腔等于零,孤立的声音没有价值,它变成腔了就有价值了。我的观点是笔墨是发展的,正如石涛讲的,笔墨当随时代,其实石涛是讲明白了,我认为还要更进一步,笔墨当随个人,要根据每一个人的情况而发展,我认为大家都误解在这里。我们还可以再举一个例子,当时的杭州国立艺专林风眠校长主张中西合璧,在教学上不分中国国和西画,两样都要学,不过主导还是要学西洋的。潘天寿实际上当时是很压抑的。我们当时上午全是油画课,只有下午才上一点国画课,而且有的学生还不是很爱好,名义上是绘画系实际上中国画是在一个辅助的地位上。当然我们对潘先生本人是很尊重的,但在绘画问题上我们大部分同学都倾向西洋画了,而且对笔墨很反感。当时只有朱德群相反,他对中国画学的很多,而且书法很好,主要是学怀素,我是倾向朱德群,他学中国画我也学一点,而赵无极是坚决不学,他是到法国之后再国外见了许多中国的好东西,才认识到中国传统有很多优秀的值得继承的东西,所以在他的画里面也吸收了很多中国的笔墨感觉。所以笔墨有它本身的优点,这个我也完全清楚,但是孤立地讲笔墨我是不赞成的。你刚才谈到的唱腔对我启发很大,但我讲的笔墨并不是腔而是声音,它变成腔就已经是作品了,在画面上的几个墨点和几条线条,它本身就已经变成抽象作品了,八大山人签个字,他有了形本身就已经是作品了,我认为是这样的。

唐辉:中国画跟京剧有很多共通的东西,它们都是建立在高度程式化之上的,程式化本身并不是问题,问题是它是不是能发展是不是有它的空间,艺术不能结壳,它要顺应时代变化而寻求发展,艺术在发展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着回转的现象,但它的方向性是非常明确的。

吴冠中:比方说西方的伦勃朗,他一辈子画肖像画这一种题材,一种形式他搞得很完美了,你要学他就得按照他的模式,最少六十年,所以说艺术要不段求新,不能按照他的模式。我们对西方有很多误解,比方说黄宾虹,不是我要拆他的台,他确实是不理解西方的好东西,他曾经说过:西方最好的东西不过相当于我们的能品,难道能说梵•高和毕加索的作品都是能品吗?

唐辉:这是不是可以说明他们是站在两个不同的文化立场上的?

吴冠中:是的,其实中西方都有很好的东西,就是存在着误解,潘天寿就指出要和西方拉开距离,这句话说得也对,但是你拉不开距离,你想和它拉开它就扑过来了,你躲也躲不了,所以只能跟它产生碰撞,只有碰撞之后才能产生新东西,所以我们也明白,就是要有中国的特色,但你要靠吃老本就不行了,那个时代的艺术已经发展到极致了,现在不能去重复它了。

关键字:吴冠中,艺术,人生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