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学术观点 > 黄海之歌——钟章法水墨云海画展暨学术研讨会摘要
黄海之歌——钟章法水墨云海画展暨学术研讨会摘要
作者:    来源:《美术报》    日期:2010-09-19

赵力忠(中国国家画院编审):

钟先生的作品与9年前相比,有了很大变化。钟先生有个特点,很执着,认准一点,便目无旁视,使劲地往里钻。这很令人敬佩,尤其是在当今普遍都很浮躁的大环境中,更显得难能可贵。钟先生这几年在墨法的探索上比以前有了较大的飞跃。高一点的要求是再作细化,再把墨意、墨韵及墨趣等深度的东西进一步体味与表现。同时从构图、章法、布局等方面再减少西画的感觉,多增加些诸如空白的巧妙运用等中国传统元素。至于说哲学思想在艺术中的表述,其实,哲学家有哲学家的观点,科学家有科学家的视点,艺术家则应有艺术家的眼光。中国画原本就是哲学的艺术,是心灵的图写,是艺术后的“这一个”,而不只是某学说的图解,因为这样的结果是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我相信钟先生能理解的。

郑工(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所长):

前后18年,钟先生将自己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云”这一造型上,不断地做文章,不断地去尝试各种表现的可能性,值不值得?我认为还是很值得。对绘画而言,只有深入到笔墨的质性中,把握笔墨的自然生成规律,才能找到那个内在的理路,并由此变化形态。看钟先生的画,可见其在笔墨的理路上很有思考,非常用心,也非常用功。他的笔墨是一点一点、一笔一笔地画出来的,由各种不同的点画去演绎各种云的形态,把虚的东西画实了,感受性的东西渐渐让位于理性的思考,随意性较少,而结构性的东西较多。五楼是吴冠中先生的画展。在吴冠中的画前,我们的心情比较轻松,像散步一样地从他的画前走过。相比之下,在钟先生的画前,我们的脚步会慢一些,会去思考一些问题。我特别喜欢钟先生画展中那些幅面较小而造型较为单纯的画。它们透露出一种韵致,意境也能打开,笔墨较为松动。这是一种征象,说明钟先生不是不能放开。他在黄山呆了9年,对“云”的形态变化已经十分了解。如何从对象的世界返回到自我的内心世界,回到笔墨语言的本体上来,我觉得他肯定会有更深入的思考,从而随心所欲不逾矩。

余丁(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

我觉得他的作品有明确的个人风格,个性很明显。首先是钟先生给我们展现了中国画创新的一种可能性,在不改变传统绘画媒材的情况下的一些创新课题。二十世纪以来中国画的创新不外乎三条路:中西融合、推陈出新,和上世纪八十年代起的所谓实验水墨。我觉得钟先生的作品是介乎推陈出新和实验水墨之间的一种尝试。钟先生在风格样式上以云作为主要表达对象,我认为是有开拓性的。我们知道,推陈出新需要“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钟先生最大的创新动力是自然给他的,而不是传统的笔墨、传统的东西给他的,是自然之境给了他勇气与自由。所以他是从自然当中来,是尊重自然的变化规律。另外,钟先生的时空水墨系列,把中国画的意象和西方的抽象相结合,更加偏重意象,有些作品是见墨不见笔,讲究画面结构的内在精神。我觉得在这方面仍有探索的空间。钟先生9年黄山的深入生活,以及20年的云山探索,对他个人和对中国画来说都是有价值的。对于艺术来说,60多岁的生命是一个年轻的生命。齐白石60岁变法,其后有30多年的辉煌;吴冠中也活了91岁,因此我觉得未来的30年,在钟先生的艺术道路上还有很大的可能性,有足够的时间把前20年的实验和探索变成中国画艺术的成果和遗产。

邹跃进(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美术史系主任):

钟先生的艺术探索是建立在对老庄哲学中的自然观念的重新视觉化上。其实在我看来,老庄哲学一方面建构了文人系统的水墨山水,另一方面也偏离了老庄认为自然是无为的,也是无情无义的思想。对老庄自然无为观念的视觉化大约开始于20世纪的60年代,它以台湾的刘国松和留法的赵无极为代表,他们两人都开始走向把自然表现为一个无人无我的宇宙世界,这在水墨山水上是一个崭新的开端,并对80年代中国大陆的水墨艺术影响很大。钟先生的时空水墨山水也是对老庄哲学中的道和自然的观念如何视觉化所进行的探索,它与文人山水那种可居可游的精神家园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以为钟先生的艺术探索在这个方向上值得肯定。并且从这次展览的作品看,他已沿着这个方向走到了一种比较高的境界。我相信通过他的努力一定会在这个方向上创作出非常好的作品。

王志纯(北京画院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钟先生坚持同一题材创作十多年时间,在艺术上有自己的追求,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面貌,这在当代中国画坛是非常不容易的,是十分难得的,应该得到充分的肯定。他在理论方面也进行过非常深入的思考,他追求的是如何填补中国画创作的空白,古人多数是将云作为配景来画,他是把云作为画面主体来画,以云彩的千变万化、空灵飘缈表达自己独特的感悟。他追求的是如何拓展中国画艺术表现的空间,在艺术表现中如何提升人文精神,把对宇宙、天地、社会、人生,天人合一的感悟,融入自己的艺术表现之中。他的目的是构建当代中国画的新样式。总的来说,钟章法有自己独特的学术思考和追求,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道路,作品也形成了自己的面貌。他的艺术探索可以给当代中国画的拓展和创新带来很多启示。建议钟先生将两个系列进行互补融合,再开拓新的境界。

陈醉(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古今于云有专攻的画家也不少,而钟章法有自己的面貌,有自己的追求。第一点,他学传统,但没有拘泥于传统中某种固定的格式,更没有走入僵化的死胡同。他吸收了西洋画相对写实的手法,把本来是轻盈飘缈的浮云在需要时表现出它的分量感。因此也营造出了他画云的特色,那就是气势磅礴、厚重沉雄。第二点,他的云图形态多姿,云海、云霞、风云、浮云、乌云、乱云等都有所表现。就审美形态而言,偏向于悲壮崇高。画云彩能画出这样的境界,不容易。第三点,勤奋和执着是成功的重要前提。作者为揣摩风云变幻,曾在黄山之巅的北海、西海立足九个春秋,这种精神自然成就了他的理想,更值得当今青年一代学习。

刘曦林(中国美术馆研究馆员,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

章法画云烟画得越来越好了。水天一色,有时会感到他的云和水的气势是一致的。有的笔墨用得非常好,比如这幅《喷薄》的枯笔效果和湿墨的效果用得就非常好,而且有一束云光好像在云后面出来,这是一种灵光吧,是对传统笔墨和传统山水云烟变化的再创造。希望他在笔墨上把握住,发挥好。画不一定大,这小画就非常好。边角关系还可以处理得更好一点,纵势或横势应在视感上得到强化,因为方画最容易把纵势和横势抵消掉。希望他随着年龄增长,进一步体验云水变化世界的美妙性,也要注意云与水的微妙差异,用笔墨和心境达到一致、达到统一。云水无涯,艺术也永无止境。

丁杰(中国美协艺委会办公室主任):

钟先生能在浮躁的社会环境下静下心来研究学术,他的精神值得学习。不断创新是艺术发展的动力,钟先生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创造了独具一格的“云法造境”艺术样式,通过描绘变幻莫测的云海景象,营造了一幅幅浩大雄浑、水墨酣畅的境界,令当代中国画为之一新。钟先生的山水作品把云彩作为创作的主要元素和艺术创新的突破口,外师造化,取法于道外山水,具有吞吐天地的气度,神韵天成,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和当代中国山水的大气磅礴,扩展了中国画的题材内容和审美表现。“时空水墨画”是一个新的艺术样式,同样运用笔墨云法,但表现的题材则远远超出了中国传统山水内容,而是展现天地的空濛、日月的光辉、宇宙的浩瀚等奇特的时空境象。其墨色变化丰富,将焦、浓、重、淡、清五色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些时空水墨画从哲学的高度诠释了宇宙人生的自然规律,画能达此境界,难能可贵。总之,钟先生的山水画和时空水墨画,超脱了传统样式的束缚,通过宏观博大的气象、山水流动的韵律和宇宙深邃的境界,开辟了一个更加广阔的艺术天地。“云法造境”突出了云彩的流动感,画面各种境象浑然一体,形神兼备、气韵生动,为当代中国画的发展增添了新的生命力。

(根据研讨会录音整理,已经本人审阅)

上一页  1 2 3 
关键字:钟章法,水墨,研讨会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