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学术观点 > 探讨后现代水墨的学术问题
探讨后现代水墨的学术问题
——后现代水墨要本依道哲学精神前行
作者:朱雨泽    来源:品博艺术网    日期:2011-05-03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将逐渐步出农业时代,继而也逐渐步出工业时代,从而进入后工业时代和信息化社会,并将逐渐与世界的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同步。高速的经济增长和国民的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也正逐渐影响着中国固有的哲学和文化的变革,当下的中国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异常复杂的文化交汇期。在如何秉承水墨的艺术精神而探索,出现了多种多样的实验,尤以抽象水墨给人们的视觉冲击最大。较为纯粹的抽象水墨只是近十几年才真正出现,以前的有些抽象性的水墨作品因还有意象美学的意境,所以还不能说是纯粹意义的后现代水墨,纯粹的中国抽象水墨---后现代水墨艺术应本依着东方道学精神和后现代哲学的导引而前行。

(一)后现代主义与后现代艺术

后现代主义的相关理念和书籍等进入中国才10余年,作为当代西方最重要的文化思潮,我们应对其有全面的认识和分析研究,不应再像对待实用主义和存在主义那样,采用行政式简单化的方法来处理这样一场异常复杂而深刻的思想运动。在中国85思潮之后的30年,中国人才刚刚知道现代艺术,还没在整体意义上明白现代艺术,又接踵而来了后现代艺术,显然在学术界里,普遍的知识结构的问题而产生对后现代和现代性的纷争,这种纷争才刚刚开幕,还远未有展开。《美术》杂志从2002年始先后组织了100多篇论文批判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艺术,最大的失误就是没搞清楚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艺术的定义和概念。事实上,就后现代主义的主导思想给我们在现代化过程中的失误已经敲响了警钟。半个世纪以来,主客二分哲学主导着我们几代人,对国家和民族发展起到的反作用也是有识之士皆有所见的。后现代主义的超越主客二分的思想其实也恰恰是我们道学的思想和禅学的思想和追求的境界,这一点当代欧美的哲学家们是承认的。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是一场发生于上世纪70年代,于80年代至90年代流行欧美,对哲学,艺术,文化以至于建筑产生了巨大影响。其要旨在于摒弃现代性的基本前提及其规范。在后现代主义艺术中,这种摒弃表明其拒绝现代艺术作为一个分化了文化领域的自主价值,并拒绝现代艺术形式限定原则与意识形态倾向,其本质是一种知性的反理性主义和感性上的快乐主义。

后哲学(afterphilosophy)于上世纪80年代渐成体系,其主张是反对现代哲学的基础理论----“主客二分论”,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构筑物我交融的地球村。他们所讲的人与世界合一(中国道家哲学讲的是天人合一),物我交融之思想是经历了西方千年传统的主客关系式的洗礼之后的超越。显然后哲学的理论体系支持了后现代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后现代艺术在艺术创作中所表现的突破一切禁忌和界限,追求自由的精神是其基本思想。这也是其对现代艺术进行批判的一个出发点,他们不满现代艺术对形式,体系,观念等的束缚,不愿艺术创作和创新停滞不前,这也就是后现代艺术所说的“不确定性”。也体现了后现代艺术颠覆传统无止境之精神,表现了艺术对于颠覆旧的文化所表现的不可抗拒的力量。后现代艺术否定传统艺术之目的不是不要艺术,而是在寻求没有任何限制的新艺术,是先解构而后再建构。

我们认为后现代水墨应是抛开一切传统笔墨束缚的,但以追求水墨精神为内指的,无具象的也无意象的水墨艺术,意象与“境界”是具象与抽象的在彼此追求上的最大区别。后现代水墨在视觉形式上似乎是对水墨材料美感的探索,是找寻水墨自身韵律美的探索,但实际上是在精神层面和哲学命题的探索。一切带有形象或形象暗示的水墨都不是纯粹的抽象水墨。就哲学层面而言,后现代水墨应该是超越主客二分的,超越时间与空间的。后现代水墨不是对客观世界的再现,也非主观意识的表现,它是“后哲学”(AfterPhilosophy)时代的超越主客关系的精神追求。后现代水墨艺术力求偏离三度空间的视觉形式返回二度平面的心理空间,它通过追求画面的形式与构成进而完成对水墨精神的追求。

1 2 3 4  下一页
关键字:后现代,水墨,学术,问题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