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内心的风景——吴冠中艺术略论
内心的风景——吴冠中艺术略论
作者:殷双喜    来源:品博艺术网    日期:2010-09-16

“林风眠与吴冠中可以视为一个水墨系统,权可称为"林吴系统",它的最大特征是由西方近现代写意型艺术入手追求中西融合。

这里所谓的写意,指的是一种艺术类型或形态,而不限于中国的写意文人画。在中外美术史上,写意艺术的逻辑前导是传神艺术,即为山水、花鸟、人物传神写照的艺术。相对而言,传神艺术将客体风神置于前台,而写意艺术则将主体风神置于前台;色点线面体在传神艺术中主要是塑造物象的手段,而在写意艺术中则获得了相对独立的审美内涵,并在相当程度上成为艺术家真抒胸臆的手段。写意艺术在自我肯定中包含着自我否定,它最终为现代抽象艺术开辟了道路。”

林风眠和吴冠中先后留学法国,但他们的最终取向既不同于徐悲鸿(古典写实),也不同于赵无极(现代抽象),他们都被印象、后印象、野兽、表现、立体主义等近现代写意型艺术深深地攫住了灵魂。[10]

刘骁纯认为:“在众多穿行于油彩和水墨之间的艺术家中,吴冠中是唯一的一位使二者相生相依、相克相成、冲撞亲合、化为一体的艺术家。正因如此,他才在两种文化背景的艺术对撞中发现了突破的难点。”[11]

“借洋兴中,以中化洋”。在林风眠开辟的道路上,吴冠中以其开阔的视野继续着前辈融合中西艺术的艰难历程,从而“在油画中探索民族化,在水墨中寻求现代化”。由此,我们有理由认为,吴冠中是20世纪后期中国水墨画走向现代的一位先行者,他对于传统水墨画的批判性继承,他在水墨画中对于鲜明色彩和形式结构的大胆表现,拓展了90年代中国实验水墨语言的新变之路,给年轻的后来者以极大的革新勇气。

90年代以来的现代水墨,不仅在水墨材料与技术方面拓展了传统,而且在图像结构与符号组织方面有了新的进展,有着与传统水墨不同的空间意识和结构方式,在一个更为复杂多样的语言系统中获得新的意义。笔墨只是多种艺术表现方式之一,与传统水墨的抒情性、诗意化的和谐不同,现代水墨艺术家更多地采用了挪用、变形、错位等表现方式,以非叙事性的表达,将中国画引入一个与当代社会生存状态共鸣的文化语境。

有关吴冠中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创造的具体品评,已经有了许多重要的评论,其中最为精彩的,也许是刘骁纯先生的《吴冠中与林风眠》一文,在这篇评论中,刘对于吴冠中作品的形式分析特别是对于“线条”的分析,具有特殊的敏感和准确的评判。在此我不再重复。仅就吴冠中近年来的创作做一些简要的鉴析。

1998年以来吴冠中的创作,有几类值得注意的作品。一类以《沧桑之变》(1998)、《春如线》(1999)为代表,在黑白灰的系统中加入色彩系统,以点线披离的网状交织为主,每个系统自身丰富,又互相协调穿插,最终统一在优雅的白色基底上。而在水墨系统与色彩系统中,又各自以点、线、面形成三重奏,色有冷暖,点有浓淡,线有疾徐,欢快的点线表达了自由的心灵,具有音乐一样的冼练与和谐,使我们如沐江南春晓,日朗风清。

另一类以《江南居》(2000)、《大宅》(2001)、《窗里窗外》(2001)为代表,大笔纵横,不拘小节,采用了强烈的大块面的黑白对比,富于建筑的结构感。同时他将书法中的“飞白”作为一种绘画的表现元素加以自由运用,虽然用大排刷,但运笔具有中国书法中的自由转捩,不同于吴冠中80年代作品中横平竖直的平面构成,他在这些作品中引入了斜线与曲线,增强画面的动感与速度感,更具有抽象表现主义的特征。

还有一类作品以《洪荒》(2000)、《残阳如血》(2001)、《白发之花》(2003)等为代表,在一片黝黑厚重的背景中,若明若暗地显现出生命的形态,具有悲剧性的凝重与朦胧,这与林风眠晚年的作品有相似之处,艺术家重新感受到了生命易逝而宇宙永恒的苍茫心态,象曹操的《观沧海》一样,具有老骥伏枥的悲壮情怀。

总而言之,吴冠中近年来的作品,进入更加纯粹的抽象与表现,视觉上更为简洁与单纯,虽然也有对于野草闲树、白云风筝的童年纯真心态,但更多的是不再拘于形式与一般的美感表达,而是历经沧桑,阅尽人间春秋,那种对于人生与历史心如明镜的清彻洞察。

这里我看到作为知识分子艺术家的吴冠中所具有的“文心”,即现代水墨画的人文内涵与精神追求,它以表达当代人的精神与心理状态、审美趣味为已任,但同时又坚持现代水墨应该从中外优秀的艺术传统中寻找语言的资源与风格的生长点,走“中西结合”的道路。吴冠中的艺术历程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同时也向中国美术提出了许多新的研究课题。无须否认,现代水墨从西方现代艺术中吸取了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如结构、色彩、观念等。但现代水墨画家要探讨艺术语言的自足性,即语言如何通过表达的方式同现实发生关联?如何建立抽象与现实的深层文化联系?中国艺术的独特性在于“超以象外,得其环中”的深厚意蕴,这也意味着现代水墨从形式与抽象出发,最终与传统水墨殊途同归,都是指向人的精神生存,在逆向性的继承中实现中国画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

吴冠中在湖南卫视为他专题拍摄的《新青年》节目中说:“我不想以传统笔墨的继承者自居,但我并没有抛弃传统笔墨的精神,我享受着中国传统艺术带给我的美的品位、情的素质。我希望创造新的水墨画节奏,我愿在无所顾忌、无所约束的心态下画具有中国艺术精神、而非中国艺术形式的作品。”

“天地彩色笔底浓,身家性命画图中。”对于吴冠中这样一位视艺术为生命,一生求索不息的20世纪中国的著名画家,他的这些具有浓郁中国艺术精神的杰作,将永远成为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

2005年7月31日
殷双喜 博士、艺术评论家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研究》副主编

注:

[1]转引自《江苏画刊》1993年第3期,第40页。
[2]吴冠中《关于抽象美》,载水天中、郎绍君编《20世纪中国美术文选》(下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9年11月第1版,第319页。
[3]同上,第320页。
[4][5]同上,第323页。
[6]格林伯格《“美国式”绘画》,载弗兰西斯·弗兰契娜等编《现代艺术和现代主义》,张坚、王晓文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年12月第1版,第144页。
[7]同上,第162页。
[8][美]埃伦·H·约翰逊编《当代美国艺术家论艺术》,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年2月第1版,第7页。
[9]同上,第21页。
[10]刘骁纯《吴冠中与林风眠》,载《解体与重建——论中国当代美术》,江苏美术出版社,1993年10月第1版,第162—163页。
[11]同上,第168页。

上一页  1 2 3 
关键字:吴冠中,艺术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