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高原之魂——吴长江的艺术创作
高原之魂——吴长江的艺术创作
作者:王镛    来源:品博艺术网    日期:2010-11-17

灵魂的肖似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如果艺术家像照相所能做到的一样,只画出一些浮面的线条,如果他一模一样地记录出脸上的纹路,而并不和性格联系起来,那末他丝毫不配受人的赞美。应该获得的肖似,是灵魂的肖似——只有这种肖似是惟一重要的。雕塑家或画家应当通过面貌去探索的,就是这种肖似。”[7]吴长江特别喜欢画人物,尤其他的青藏高原素描和水彩画都以肖像式的人物画居多。他通过人物肖像面貌去探索的就是灵魂的肖似。罗丹还说:“在艺术中,有‘性格’的作品,才是美的。……性格就是外部真实所表现于内部的真实,就是人的面目、姿势和动作……所表现的灵魂、感情和思想。”[8]吴长江的人物画作品,就是通过人物的面目、姿势和动作表现人物的性格——人物的灵魂、情感和思想。他的青藏高原素描和水彩人物画真实而深刻地表现了藏族人民的精神——高原之魂。

藏族人民的精神最能代表青藏高原的灵魂。吴长江经常到甘肃、青海、四川、西藏交界的地区写生,他觉得西藏昌都、四川甘孜等地的康巴人和青海玉树、四川阿坝等地的安多人,最富有藏族的民族性格和相貌特征。康巴人和安多人属于藏族中最强悍的游牧民族,生活在海拔四千米以上的高寒地带,性格特别坚忍豪爽,康巴汉子的形象尤其剽悍英武,非常入画。三十年来,画家不仅越来越熟悉藏族牧民的外表,而且越来越深入他们的内心。他大量阅读西藏的地理、历史、宗教、文化、艺术、民俗等方面的图书资料,探索藏族人民的精神世界。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的英雄豪气,泛灵论和藏传佛教的虔诚信仰,与自然和谐相处、从容面对自然考验的乐观态度,早已渗透到藏族人民的血液和灵魂之中,形成了藏民特有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风貌。这种生活方式和精神风貌又赋予藏民独特的形体特征和内在气质,从他们的面貌、眼神、身姿、手势、动作甚至服饰上自然流露出来。画家要捕捉高原之魂,捕捉藏族人民的精神,就要把藏族人物强悍俊美的外表中蕴涵的朴野纯真的精神气质真实而深刻地挖掘和表现出来。因此,现场写生就成为捕捉高原之魂,以外在的真实表现内在的真实的有效手段。现在我们不少画家已经放弃了现场写生,代之以复制照片。照片可供画家参考(安格尔、德拉克洛瓦、库尔贝、德加等画家都参考过照片),但不能代替写生。写生与照片的区别是艺术与技术的分野(摄影艺术另当别论)。正如罗丹所说:“艺术家是说真话的,照相是说谎话的。”[9]写生比照片更符合人的视知觉的真实(罗丹和贡布里希都曾经详细论证)。写生是人工的创造,就像毛笔或钢笔写出来的字,留下了生命的信息和个性的痕迹;照片是机械的记录,就像电脑打出来的字,缺乏生命信息和个性痕迹。写生有助于个性化,一人一面,千人千面,互不雷同;照片倾向于一般化,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彼此雷同。写生形式比较简化,在写生过程中就已经加工提炼概括,舍弃了不必要的细节;照片形式比较繁琐,巨细无遗。最根本的一点,写生就是画生命(paintfromlife)。现场写生,画家与对象进行面对面的情感交流和精神对话,才能直接把握对象鲜活的生命,捕捉对象内在的灵魂。吴长江一直坚持现场写生,所以他能够成功地塑造一系列藏族人物朴野纯真、亲切感人的精神肖像。最难能可贵的是他画了上千个藏族人物,却几乎没有一个人物面貌雷同。每一个人物都有自己具体的性格和相貌特征,而不是类型化、程式化、概念化的脸谱和符号。这显然归功于画家现场写生的经验,归功于他对人物生活的熟悉和观察的敏锐,归功于他的素描写实造型能力的高超。他多年坚持以素描为造型基础的写实绘画技法训练。他的人物速写都能抓住“动感主线”,他的人物素描保持着“简括、厚重、灵动、大方”的整体感和高品位。高原之旅,现场写生,与藏民精神交流的过程,也是画家情感升华、心灵净化的过程。在塑造藏族人物朴野纯真、亲切感人的精神肖像的同时,画家本人的精神境界也相应地提升,逐渐形成了自己质朴淳厚、刚健沉实的绘画风格。

吴长江的人物画多半属于肖像画,可分为素描人物肖像和水彩人物肖像。他早期的素描人物肖像《昌都青年》(1983)、《德格藏女》(1983)等佳作,显示了学院素描写实造型严谨、精确、典雅、细致的画风。他后来的素描人物肖像,佳作不胜枚举,画风已发生变化,线条和造型渐趋轻松、自然、粗犷、豪放,形象更为活泼生动。这种画风的转变与他对藏区生活深入的程度和自己生命体验的深度同步。例如素描人物肖像《巴塘牧人》(1995)的模特儿是画家的藏族朋友玉树巴塘的达娃大哥,每天放牧归来达娃大哥都热心骑摩托车带画家到各个帐房写生,所以画中巴塘牧人那憨厚朴实的形象异常生动。《青海玉树康巴青年》(1998)、《玛曲人》(1999)、《泽库牧人》(2000)、《结隆牧人》(2001)、《泽库青年》(2002)、《果洛牧人之二》(2003)、《甘德青年之三》(2003)、《行见》(2009)、《华旦》(2009)等作品中的那些藏族青年同样英俊潇洒,虽然年龄相近也各有自己独特的面貌。《益西拉姆》(2003)、《贵南藏女》(2004)、《周毛措》(2004)、《卓玛措》(2004)等作品中的藏族妇女同样朴素秀美,也各有自己独具的风韵。吴长江的水彩人物肖像的代表作品,有《少年格布》(2006)、《贡秋加》(2006)、《才让卓玛》(2006)、《乐手约多》(2006)、《根藏像》(2007)、《强巴》(2007)、《帕毛特》(2007)、《更藏多杰》(2009)、《杰科》(2009)、《桑杰》(2010)、《公保担》(2010)、《拉毛吉》(2010)等。其中《少年格布》、《贡秋加》、《乐手约多》中的人物造型的个性特征格外鲜明,令人过目难忘。这些水彩人物肖像,直接用毛笔勾勒轮廓,线条粗黑,色彩浓郁,似乎综合了水墨画与油画的元素,但仍然注意发挥水彩薄中见厚、厚中透明的特性。画家注意以干涩的毛笔线条表现男性的强健体魄和藏袍、藏靴的皮毛质感,以纤细的线条表现女性优美的体态,也注意康巴人服饰华丽、安多人服饰简洁等区别。画面上通常大面积留白,还有模特儿的藏文签名和画家的印章,可能是旨在彰显“中国气派”。《拉毛吉》的画面背景上增添了家用电器等道具,暗示着藏区生活现代化的迹象,但藏女的面部仍然保留着纯朴的神情,手势也像画家笔下的许多人物那样手指向内弯曲收拢——大概是长年劳作的习惯性动作。在不可避免的现代化、都市化生活进程中,画家力图多留下一些更能表现人的原本状态、本真生命的东西。

吴长江说:“我认为艺术创作是用生命来完成的。”[10]他的艺术创作凝结着他三十年来游走于青藏高原的生命体验,以一系列表现藏族人物的本真生命的精神肖像,丰富了当代中国写实人物的画廊,也丰富了当代中国写实绘画的语言。今天,写实艺术还有没有当代价值?是不是已经过时?在我看来,就艺术而言,只有过时的时尚,没有过时的精神。现在我们已进入21世纪,拥有更广阔、更自由的艺术精神空间。原始艺术、古典艺术和现代艺术的精神,都可以被我们汲取;写实艺术、写意艺术和抽象艺术的精神,都可以被我们采用。当代写实艺术的生命活力,需要富有献身精神的艺术家以生命完成的艺术创作来延续。吴长江的艺术创作就是典型的例证。

[1]《牛津艺术与艺术家词典》,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434页。
[2]王震,《徐悲鸿研究》,江苏美术出版社,1991年,第158页。
[3]吴长江,《要认真研究创作问题》,《美术》,2009年第7期,第6页。
[4]吴长江,《吴长江素描集:青藏高原行》,山东美术出版社,2005年,第151页。
[5]吴长江,《吴长江西藏速写画集》,日本京都便利堂出版社,1991年,第76页。
[6]同上。
[7]《罗丹艺术论》,沈琪译,人民美术出版社,1978年,第66页。
[8]同上,第25-26页。
[9]同上,第41页。
[10]杨萍、董立军,《“熔铸中国气派,塑造国家形象”就是中国美术的立场——吴长江访谈》,《美术观察》,2010年第3期,第10页。

上一页  1 2 3 
关键字:吴长江,青藏高原,灵魂,写实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