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图像时代的人文关怀
黄:我想,这其实不仅是阅读细节的问题,也是一种人文关怀的体现。艺术有时是需要个人心灵的宣泄,但有时也需要对社会做出他们的理解。20世纪,中国的艺术发展与民族、社会发展进程的脉搏是密不可分的。其中有些传统是很好的,比如现实主义,它是值得我们不断反省和重温的。作品反映时代,反映社会心声,学生也好,艺术家也好,表达自我的同时,对社会文化有一定思考深度,对他自己的发展也是很好的。
问题是,以往的现实主义与写实主义是密切相关的,当代艺术的表现手段很开放,写实反而不被看重,在您看来,写实的技术含量在当代还有多大价值?
程:在今天这样一个图像化的时代,再现世界的方式太多了。但在我看来,现实主义是一个容器,是一个关注社会的方式,只要涵有现实观照的成分,即便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点,也是现实主义的。因此,现实主义不同于写实主义,就在于它不是一种技巧,不是一种形式。而是一种价值层面上的界定。
黄:是一种现实关怀,人文关怀,包括对所处的整个时代、生活现实的关注。而其所对应的形式未必是确定的。
程:是的,现实主义的本质是关怀现实。因此,关键在于要越过手法来看待这个问题。这个展览后,我们也不会停下来。但阶段性的工作到此为止。我想,如何阅读、提炼、表达社会,包括如何强化,这其中可能有加法,也有减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我希望逐渐形成一套奇特的办法和原则。在此基础上把这个问题继续做下去。
黄:怎么表达是一个艺术的本体性问题。这些年来,年轻艺术家的作品都是为观念而观念,忽略了表达的有效性,普遍缺乏一种完整性,缺乏基本的技术含量。当然,这其中存在着一个问题就是,当我们关注内在的东西时,也忽略或失却了视觉感染力,这样作品的价值是极其有限的。我想,任何艺术形式都应该有一定技术含量。当基本的技术含量降低的时候,艺术的魅力也自然大打折扣。观念固然重要,但只有观念,艺术家与思想家的区分何在呢?我想,艺术家之所以为艺术家,还是在于他对于视觉语言的独特应用,而不在于他的观念如何。
程:数字化时代,绘画空间不是越来越小。在我看来,恰恰相反,而是越来越大。艺术家神经末梢的把握和传达,对艺术媒介的敏感、观念的启发赋予了更多的可能性,成为一种个体进入绘画的另一个通道。我想,艺术之所以为艺术是不可取代的。这是艺术的基本质地。
黄:事实上,观念表达与美感力量、视觉形式与情感表达之间在当下本身就存在着一种不可调和的冲突。每次沙龙展,您都付出了很多心血,是否考虑继续办下去?因为,沙龙本来就是定期的,如果要办的话,下一步是怎么考虑的?
程:最近半个月来,都没好好睡过觉,事务性的工作很多,和杨寒梅老师与几位志愿者承担了大部分工作。让同学画到最后一天,让大家最后一天交画后,再做服务工作。当然,沙龙还是要继续做下去。三年前,在计划这个事的时候,初步的想法是联合中央美术学院和中国美术学院一起做,采取“轮流坐庄”的模式。当然,我还是想在和他们联合以前,先做一些基础性的工作,逐渐建立起一个平台,再传播出去。还是尽量小规模,好把控,每次聚焦一个点,希望做一些学术含量更高的实验和探索。
黄:非常好!我也衷心希望这样的一种方式和实践能够把沙龙精神留住,把沙龙精神传承下去。谢谢!祝展览取得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