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画像石孔子见老子两种拓本。
三国残石造拓本?有诸葛亮三字?
要元素 更要灵魂
李燕先生说:“此次展览是一个既古又新的特殊展览,它不仅可以使人们了解到做一位真正的中国书画家需要具备多方面的国学修养元素,更要明确诸元素的有机融合绝不是表面符号式的装点,更不是猎奇似的‘装置’,而是要展现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价值——‘要元素,更要灵魂’。”
文化底蕴是根基
“先父苦禅老人讲过:‘我中华文化是一个大的整体(如今称大体系了)。仅画画是小道,因为比画高一层的有书法艺术,比书法艺术高的有中国古典文学诗词歌赋曲等等,再高一层的是音乐,古代有无弦之琴、无声之乐,乃哲理音乐。最高一层是老、庄、禅、易、儒中的哲理。反之,如果以绘画之上的诸层文化修养来统领绘画,则画就高了。没有这些修养的画,其文化底蕴就薄,薄如宣纸,薄如钞票。’”李燕先生说。李苦禅认为,金石美是人师法于自然而又超越于自然的一种审美追求。金石文字虽多历经风雨泐蚀,但历久弥新,内涵深刻隽永,是数千年前古人用笔和自然剥沥共同创造的美。他时常摹写金石拓本,自创了一种独具金石韵味的书画。
他在题跋中写道:“后碑泐甚,不可辨……如常读之,加以体会,一似败壁陈纸,久审观之,山川峰峦,来龙去脉,幻变如真,陈于目前胸次矣!习此帖者何独不然?”(跋《高灵庙碑》)
“古碑,尤其摩崖,年远日久而字画石痕岂无漏迹?真珊瑚枝、金刚画矣!且石经风雨蚀,宛然山水画,可宝也!”(跋《汉?君开道记》)
同时,他也从中探索中国书法发展的种种脉络。如跋《鲁孔子庙之碑》:“此碑微兼篆隶,亦字体变通之特出者。笔画灵活,构造自然,如天真小儿,行止无定。习此碑者宜与《曹子建碑》列为一门。”
又跋《龙门二十品》:“六朝人能造新字,是其优越处。盖字不新即乏艺术性。如狂草变化万端,风雷电掣,蛇龙幻化者是也。若下笔规正排比演算子,则八股文字及书生抄经矣!”
从上述题跋中,可见苦禅先生对金石研究的深厚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