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市场解读 > 美国艺术市场访谈录
美国艺术市场访谈录
作者:    来源:世纪在线中国艺术网    日期:2007-07-04

陈:2003年,你们从圣塔莫泥卡市搬来这里。据说你们是在无意中发现目前这个地点的,但翻开地图研究,好象这个搬迁是个颇为策略的选择。

布卢姆 :我们花了一年的功夫到处找地方,最后才找到这里。事实上,这也没有什么谋略,而是我们搬来以后,人们通过地图分析,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策略。的确,这地点很靠近高速公路,离洛杉矶国际机场很近,著名的海滨城市圣塔莫泥卡和威尼斯海滩近在咫尺,而这里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曾是洛杉矶的工业中心,我们也刚好处于这个中心的大街上。

陈:而且,这里很靠近富人区,北边就是大名鼎鼎的比华丽山庄(Beverly hill,好莱坞明星聚居地)。

布卢姆 :是的,也就12分钟的路程。我们当时也没估计到,后来居然也有这么多画廊跟着搬迁过来。

陈:似乎很多画廊是跟着你们搬迁的,这是什么原因呢?

布卢姆 :我也不知道。当初我是??询问他们是否愿意搬到这里的。现在,这里发展的速度之快真让人不可置信。不过,这里的水平也是参差不齐,有些还是挺差劲的。

陈:目前这里有多少家画廊,还有发展空间吗?

布卢姆 :应该有30来家吧,具体数字我也不是很清楚。往东发展,应该还有合适的空间,可以做画廊。

陈:你认为这种集中性对整个洛杉矶的艺术市场的发展有好处吗?

布卢姆 :是的。这样有更多的人前来参观。

陈:好象有人因此把这里比喻为美国西部的切尔西。

布卢姆 :事实上我不喜欢这个比喻。这里是洛杉矶,不是纽约。洛杉矶应该有洛杉矶的特点。

1990 VS 2007

对于真正遭受上世纪艺术市场“崩盘”的冲击的人来说,那无疑是一场灾难。但是,市场的低谷,也意味着是个“入行上市”的好时机。这与地产、股票如出一辙,“崩盘”时有人破产,也有人随机吸纳,以等待下一个高峰的到来。既是市场,就一定受到这个曲线规律的支配,没有例外。

陈:1990年的大崩盘对你有影响吗?

布卢姆 :没有。那时我还很年青,既没钱,对艺术市场也不太了解,一切从零开始。因为那时我根本是一无所有,也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损失。特别是对我或者和我工作有关的艺术家影响不大,因为当时大崩盘主要的被冲击者是80年代的艺术明星们。

陈:你记得当年“崩盘”时日本艺术市场的景象吗?

布卢姆 :很多与艺术有关的商业活动都被迫延迟,比如美术馆的建立就被延期,当时确有不少美术馆正在建设当中。当时不少有钱人都在投资艺术品,(崩盘)的确让人恐慌。对于那些艺术经纪来说,冲击也是很大的,作品很难转手。

陈:而你刚好在那一年开始你的事业,是否很吃力?

布卢姆 :那时日本的艺术市场不大,需求变小,尤其是当代艺术。吃力是一定的,更何况我主要从事与当代艺术相关的活动,虽不是销售工作。1993年,我的一位朋友收藏了许多当代艺术品,邀请我管理其私人美术馆,而我同时也在一家画廊工作。我们主要是出版书籍、办展览,和商业无关。那的确是个很好的机会,这与金钱无关,只是机会而已。

陈:当人们想起1990年的市场崩盘,就很自然地联系到目前的市场状况。经过那场影响,到上世纪末,市场才慢慢复苏、升温。但最近几年市场的急速膨胀,让很多业界人士担忧,更有人预测,到2007年中,市场将达到另一个高峰,当然接着就是走下坡了。凭你的经验判断,你觉得存在这种危机吗?

布卢姆 :这几年,人们一直在谈论这个问题。我的观点是,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目前的市场跟1990年相比,情况已经很不一样。

陈:有何不同?

布卢姆 :太不一样了。现在的市场很大,人们有更多的警惕性,对当代艺术和艺术市场的知识更丰富,对当代艺术有更深刻的了解,并且很多不同的人参与这个市场,可以说,这完全是个全球性的事业,就像其它行业一样的全球化。信息畅通无阻,人们轻易就可获得各种信息。

当然,这年头的确有趣,也很疯狂。但是,人们更有警惕性,也明白市场是有起伏和轮回的,更有很多人正在等候市场崩盘,然后侍机而动,进行收购。所以说,即使崩盘,市场仍然会很热闹的,不会出现艺术品一旦被买断就不再在市场上出现和交流的情况。现在人们会更加成熟地面对这个市场。

不过,现在任何人都可以开画廊,任何人都可以做艺术家,因此也出现很多没有意思的作品。

陈:你的看法是这个市场比以前成熟了,应该可以承受压力和消化风险。

布卢姆 :的确这样。

关键字:美国艺术,美国,艺术市场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