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学术观点 > 天安时间当代艺术中心《山水》首场论坛
天安时间当代艺术中心《山水》首场论坛
作者:    来源:品博艺术网    日期:2009-09-28
时间:2009年9月22日 14:30 – 17:30

地点:天安时间当代艺术中心

·第一部分 14:30 – 15:30 人与自然:给予、获得与拯救

人对自然有着朴素的感情,人与自然有着天然的联系,尽管这种联系我们常常只是隐约感到。从历史到现在、西方和东方都有综合学科的眼光诠释人与自然,自然与艺术,以及人类精神的低谷和救赎 - 为什么遥远的自然是我们的必需?在这一主题下,艺界、学界、建筑界都有长期深入的关注,并从实践中做出贡献,他们中的大家将分享思想。

主持人:翁菱 著名艺术策划人 天安时间当代艺术中心创始人、总监

嘉宾:朱哲琴 中国新音乐代表人物

汪建伟 中国杰出影像和装置艺术家

周伟 中国著名建筑师、艺术家

田松 博士 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

-----------------------------------------------------------------------------------------------

翁菱:谢谢大家光临今天的山水论坛。我是翁菱,天安时间当代艺术中心的总监。天安时间自去年开业至今,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了。今天来的很多媒体,都是我们天安时间长期的朋友和支持者。我先对大家的到来,和之前以及今后对的我们的支持和关心表示感谢。

今天的山水大展,可以说是天安时间成立至今,我们投入的心血最多;我们合作的艺术家、科学家、音乐家、以及其他不同行业的专业人士最多的一个展览;应该说,也是我们付出爱心特别多的一个展览。尽管今年才开始筹备,但是我们非常希望它能成为一个新的开始,得到大家的关注、批评和帮助。

今天的论坛的第一部分将请来几位艺术家和我们分享。与我们熟悉的媒体朋友们可能一看就知道,这些艺术家是和我们一起成长、合作很多年的亲密朋友。而坐在我身边的朱哲琴小姐,作为“自然音乐之子”,大家都十分了解她的音乐。虽然没有参加展览,但她的创作一直都和自然、爱、人和自然的神交有着非常深切的关系。所以今天我们首先请朱哲琴为我们介绍一下她最近的体验。

朱哲琴:我一直讲我认识这个世界是从听觉开始的;我的听觉远早于我的视觉。这也就是我为什么成为一个声音工作者。最近我在做一个有关中国民族文化保护发展项目。山水自然的保护是综合的,而我在做其中的一部分。今年三月,我开始了一个声音的寻访之旅。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这个旅行。这两年工作区主要集中在这六个区域(云南、贵州、青海、西藏、新疆、内蒙古)。我觉得这更像一个寻宝之旅。寻找中国这些很原初的、流传下来的东西——我觉得它们是声音的古董。

保护有两个方向,一个是真实的记录,并对这些搜寻出来的东西的再创造——这也是未来的工作方向。我们的第一站在侗族。侗族的艺术和它的生态环境是密不可分的。人们靠水而居。有时间的话,我们可以来分享一些音乐段落。他们的村落依然保存着他们的音乐,包括他们的服饰——这一切都是一个整体。听到这些音乐,才知道它是与人们所生存的自然环境相关的,因此对它的保护从来不是一个单方面的工作。

这是一个没有开发的区域,叫地扪。这是另外一个人迹不多涉足的地方——黄冈。在那样一些封闭的区域,人们的那种歌唱的能力,对音乐的美感,我觉得是天然的。这是他们自然地一部分。在侗族,我们看见这些三到五岁的小孩儿,他们可以唱非常复杂的多声部的音乐。他们的歌唱我觉得有一个谜:尽管他们没有指挥,但是从几十人到上百人的多声部合唱,大家可以做到十分细微的变化,非常精彩。尽管之前听过很多碟,但一直到这次访问,才了解到他们在歌唱时是通过身体的接触来保持彼此间的默契。

接下来是苗族的村寨。在苗族,板凳都可以成为打击乐。其实音乐也是人天然的一部分,也是应该被保护的。这是音乐的天赋。但这种天赋如果没有自然,没有一种生态和生活节奏的滋养,也会流失。这是苗族飞歌。这些音乐非常美妙,但想象一下,如果这种音乐脱离这个环境,到另一个非常嘈杂地方,它就会完全失去美感。像这样的旅行,我们不需要去找一些仿原生态或者仿古董的东西,而是深入深山,在古老的山寨中找寻。

这是江坡村,位于香格里拉与昌都边境一带,也是弦子的故乡。

傈僳族… …

这是在西双版纳,那边的生态和文化完全不一样。我们还到了缅甸边境,这是布朗族。

内蒙。呼麦是内蒙已经消失的一种东西,但近几年因为呼麦申遗成功,所以在内蒙境内的年轻人又开始重新学习。因为有这样的基础,所以他们可以在几个月的时间里达到一定的程度。

这是日喀则地区的一种舞蹈叫斯马卓,原来是寺院体系用来做仪轨的,现在只有一个村子还保留这样的东西。《格萨尔王》是西藏说唱艺术的代表。它这个帽子非常奇特,由十六种羽毛做成。所以有一个专门的帽赞。

其实在整个旅途中,我们一直在想要如何保存这些东西呢?如果把他们的音乐与生态割离开来,其实也是一种很虚构的保护的愿望。但是他们的东西如果永远停留那个时代,我觉得也是不现实的。

这是吐鲁番木卡姆。

最后,给你们听一段吧!吐鲁番刀郎木卡姆。你们不知道,这些遗传下来的音乐,有多现代的节奏。这些都是七十多岁的老人。这都是被我们遗弃在一边的却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但是,现在全中国都在抄袭西方节奏的体系。因此要保护这些东西,并不是单纯的,一个侧面的工作和命题。这也就是我来参加这个活动,来让大家分享的一个原因。只有大家在不同的方面、层面共同努力,才能有一个很好的生态。谢谢!

翁菱:朱哲琴最近是联合国驻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大使。我一直在关注她的工作,看她为保护少数民族音乐、当地自然、以及自然给人所带来的文化创造做了很多的工作。这令我十分敬佩。这次山水大展的提出,实际上是基于我们一群朋友的努力。展览的题目《山水》也是山水自然保护中心这个组织的名称。所有这一切,给了我们很多启发:作为做艺术的人,我们一直在想,我们做什么样的工作,才是基于我们长期的学科的背景,专业的背景,历史的背景,到今天有什么是值得我们工作和创作的方向。那么这次的山水大展和接下来的生态立体城市展览,其实体现着天安时间的未来,我们在往着一个绿色的、对地球、对环境好的方向努力。《山水》是努力的开始。那么,这次我们的参展艺术家有三位,接下来我们分别介绍。

大家一走进空间,看到的这件贯通空间一层、二层直到屋顶的作品,是使用50-70年代我们自己或我们的父辈用过的、最熟悉的家居,重新组合而成的一个通天斜塔。汪建伟作为中国前卫艺术思想家,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材料,创作这样一个作品?在我们提出绿色问题,关心环境,关心自然的时候,他为什么要用这样一件作品来和我们的公众对话?我们有请汪建伟来谈谈他的思考。谢谢!

1 2 3 4 5  下一页
关键字:当代艺术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