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学术观点 > 蒙克:讲自己的生活,说自己的感受
蒙克:讲自己的生活,说自己的感受
作者:约翰•伯尔顿•史    来源:《西方当代美术批评文选》    日期:2010-07-27

与此同时蒙克创作了油画《圣克卢尔德之夜》,那忧郁的蓝调婉如一首追念父亲的圣歌。幽暗的室内弥漫着无尽的哀伤。一个沉思的人影正凝坐在窗旁,街区的灯光穿过窗棂撒向地板,好似十字架巨大的阴影。蓝色基调的笼罩让人们瞥见了死神不祥的容颜。

1891年冬季,蒙克在尼斯记录着自己对艺术坚定的信念。他反对那种只是披挂着自然界的外衣却丧失了感悟人类自身灵魂的貌合神离的绘画。他继续写下了这样的话:

画是这样的!画家所描绘的是他心灵深处的情感,是他的欢乐,他的忧患,
是他的灵魂,是他从心底流淌的鲜血。

描绘的不再是冰冷的物,而是活着的人,这样的图画才能点燃人类生命的激情。并且这一时期的蒙克还潜心研究了互补色在视觉影像中,以及在表现人们心理变化时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他写道:

走进一间台球厅,一张张夺目的绿色桌面映于眼帘。然后先抬起头,不久你
便会惊奇地发觉这里竟四处充满着奇妙的红色了。看,那些黑衣男士们此刻也换上了深红的衣装,并且整个这间房子,这墙壁,这天花板……红色竟无处不在。过一段时间之后,你将发觉那衣服,那房间……一切都恢复原色了。但是,如果你想把刚才那种感受,那耀眼的绿色桌面表现出来,那么你就必须使用深红色。如果有谁想要留住那样一个瞬间即失的感觉,那么就请这样来做吧!在另外一篇文章中,蒙克更加明确地提出了自己对于现实主义的观点:“我不画看到的,我画看到了的。”四十年之后,蒙克在总结自己创作经验时写道:“在完成一幅作品以前,我先将视线游离其外,不一会儿,我的记忆之门便追随着这瞬间的感觉而一一敞开,并且使我的情感更加清晰地得以表现,以至不会再被眼前之物迷惑。”而蒙克对于艺术的这种感悟与体会是同许多伟大的浪漫主义先驱以及与他同时代的艺术家心心相映的,而且他们都有着类似的表现方式。比如,文森特·凡高所描绘的《咖啡馆之夜》就是运用红色与绿色的强烈对比从而表现出人类内心的忧患与痛苦的冲突。而艺术这座神圣的桥梁正用不朽的光芒让人类伟大的灵魂穿越时间与空间,彼此传递着人间不灭的真、善、美的圣火!

1890年,挪威新一代的艺术家联合蒙克发起了一场新浪漫主义运动。其中,作家威尔霍姆·克拉格、希格伯琼·奥斯菲尔德和琼特·汉森都是蒙克的好友。他们
一起反抗所谓的现实主义,而要求人们学会尊重人类自身的心灵源泉。1890年,汉森写道:“简单地讲,如果文艺作品能够在人类心理学这一主题上多多地挖掘,要比那些太多的离奇情节与节外生枝的故事更能表现出现代人丰富的精神与多彩的生活。包括那些不被重视的而真实存在着的下意识行为、语言及动作。”正如这文章讲述的那样,此时蒙克投入到他新的创作《生命的饰带》【注】———《一个现代人的精神生活》之中。无论是风景画中那北方之神秘的曙光或是人类戏剧性的生活场景都作为蒙克的一种符号,体现着新浪漫主义的风貌,以及一个现代人真正的精神生活。

蒙克时刻都在审视着自己的生活与艺术,在夜以继日的创作中,他又掌握了一些新的技法与表现方式。为了更全面、更深入地把握艺术之真谛,蒙克跟随较为保守的学院派画家里恩·波奈特学习了几个月。但是现代艺术却真正诱惑着打动着蒙克的心,并且带给他坚定的勇气与力量。油画《卡尔·约翰街的春日》既体现了印象主义娴熟的技法又表现出新印象主义的发展。惠斯勒当时在巴黎享有极高的声望,蒙克的《圣克卢尔德之夜》那蓝调的夜景画正是受到他那独具魅力的风景画的影响。妹妹英格站立的肖像最初的题目是《黑与紫》,这为今后美国抽象主义绘画带来了启示。蒙克画面的透视方法受到凡高作品的影响。1880年奥斯陆举办秋季沙龙展时,他对于高更也有所耳闻。并且,蒙克观看了高更的追随者们于1891年举办的独立沙龙展(其中包括凡高作品的回顾展),特别是与他同时代的丹麦人J.F.威廉森的作品。

1891年底,蒙克创作了油画《傍晚》,并且逐步突破了1890年的绘画风格。这幅作品在奥斯陆秋季沙龙展出时,克里斯蒂安·克鲁格写道:“蒙克是……第一位理想主义画家。他敢于让模特儿,让客观物象隐退于其感性之后……这是与法国最后的象征主义运动有关的。“《傍晚》一画的原作大约已遗失或毁坏了,但从许多保留下来的习作中,我们不难看出,那简法的构图、平涂的方式与流畅的线条使画面具有很强的整体感。《傍晚》的背景取材于奥斯陆的弗基亚德的一个小村庄———阿加斯特兰德,这里一直是蒙克多年来最衷爱的地方。那弧形的海岸线给他带来了一个又一个创作灵感。作品的主人公则是蒙克失恋的朋友杰比·尼尔森,整幅画面都透露出尼尔森对爱情绝望与恐惧的心理。两年以后,这一主题被蒙克再次创作与修改,一幅名为《嫉妒》的油画(后被称作《忧郁》)正反映了蒙克对同一主题反复深入的艺术特点。

研究蒙克的绘画在这三年之中形式与风格上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拿三幅作品来比较。首先在题材上相同,它们都描绘了奥斯陆的卡尔·约翰大街,其次几幅作品使用了相同的透视与构图方法。1889年创作的《卡尔·约翰街的傍晚》却是一幅展现人类内心的忧患与恐惧心理的图画。当夕阳收起了脸上的余辉向着西边降落之时,在人们的心头却升起了恐惧的阴云。而这幅作品所带来的更具冲击力的风格也正是蒙克在以后的《生命的饰带》中表现关于人类心理恐惧主题的一个新起点。

1892年3月,蒙克从巴黎返回了祖国,整个夏季他都在挪威进行创作。直到秋天,蒙克在奥斯陆举办了这三年以来的个人作品回顾展。然而,展出情况并不乐观。这批以印象主义手法、轻松的笔触描绘出的一幅幅心理绘画既引起了批语家的愤怒,也令一些曾经支持蒙克的自然主义画家感到失望。整个画展只有极少数作品得到稍许赞誉。但是一位旅居德国的挪威风景画家———安德尔斯汀·诺曼却十分欣赏蒙克的绘画。(当时,他是柏林美术家协会展览委员会的成员。)在诺曼的极力邀请下,蒙克欣然接受了这样一个特殊的机遇———去柏林举办展览。

德国人很尊重19世纪北欧的文化,象挪威的画家J.C.德尔和汉斯·古德在此都享有极高的声誉。1891年,蒙克在慕尼黑展出了四幅从挪威画展中挑选的作品。一位评论家写道:“不用多时,德国谈及的不再是法国的艺术,而是北欧的艺术。”然而,仍旧令人感到惊讶的是,为保守势力占据的柏林美术家协会竟然会邀请一位象蒙克这样激进的青年在这座印象主义不受欢迎的城市里举办个人画展。由此,一场激烈的争论在美协里不可避免地爆发了。蒙克的55幅作品在展览一周之后被迫停展。此刻一批包括J.C.德尔教授、马克斯·利伯曼的美协成员站出来反对协会这种粗暴无理的行为。他们认为,蒙克是作为一名被邀请的客人来此举办画展的,应该给予他起码的自由与权利。至此,“蒙克事件”的争执持续着。尽管蒙克的支持者在原则上都站在他的一边,但实际上他们对于蒙克作品的真正价值力量还缺乏深入的理解与欣赏的能力。倒是一位风景画家沃特·雷斯提科为蒙克的艺术进行了彻底的辩护。然而有趣的是,这一事件使蒙克在一夜之间变为人们争相谈论的焦点人物。因为正是这位来自一个小国的青年画家却有着如此的抗争精神,在这里竟掀起了这样一场巨大的争论。而这时,一位革新派画商爱德华·舒尔德为蒙克在杜塞尔多夫和科隆安排了展览,并且准备12月底在柏林的另一个画展。

1892年,在经历了几次展览之后,蒙克冷静地意识到自己的艺术要与公众之间建起一座桥梁,并考虑以怎样的形式拉起这条他人与自我间的相互理解、相互热爱的饰带。1893年3月他在写给丹麦画家约翰·罗德的信中说:“此刻,把我的这批画集合成一组画……我相信,当它们摆放在一起时,人们会更加理解它。这组画将以爱与死亡为主题。”在1930年,蒙克回忆道:“那些画被安置在一起时,他们就象组成了一个和弦。这样的一种彼此间亲密的关系与他们孤立的存在有着极大的不同。他们谱成了一曲和谐壮阔的交响乐。而我就是这样开始《生命的饰带》的创作的。”

此时,蒙克已全力投入到了《生命的饰带》创作中。这些作品都反映出蒙克那与众不同的心理感受以及一个所谓现代人精神生活的全面剖析。其中,由六张画组成,最初定名为《爱》的作品参加了1893年柏林的展览,这也是继1890年以来他重要的发展。这组画也作为《生命的饰带》的一部分参加了1902年柏林重要的分离派展览以及在此之后的一些著名的画展。《生命的饰带》的总体构思被确定之后,一部分作品被永久性地保留在其中。蒙克仍旧为着这一伟大目标,夜以继日地积累更多的素材,挖掘更丰富的内涵,创作更深入的作品。在蒙克心中,他一直渴望有一天在完成了《生命的饰带》的全部作品后,把他们集合起来,一同展现在公众面前。晚年的蒙克在挪威也为行政机关收集自己的作品努力着,并重新创作被出售了的或是被毁坏了的图画。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一伟大的梦想在蒙克的有生之年一直没能实现。在1918年,在奥斯陆举办他的《生命的饰带》大型展览时,他写下这样的话:

 “《生命的饰带》之构想是使其成为一组赋予装饰性的绘画,来共同表现生活无限动人的图景。这里有起伏跌荡的海岸线,那动情流畅的线条之下便是那沉寂静溢的大海……枝繁叶茂的树木下就是人类多姿多彩、满载欢乐与苦难的生活。”

 “《生命的饰带》就是这样一首关于生命、爱情与死亡的赞美诗。”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关键字:蒙克,艺术,现代主义,表现主义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