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化物游心”刘向华新媒体装置艺术作品
“化物游心”刘向华新媒体装置艺术作品
作者:    来源:    日期:2009-12-04

城市山林

一、缘起

近些年,由于一直在学校里担任“中国古典园林设计”课程的教学,因而每年都会和学生一起到江南看看园子,即使不带学生去,自己时常也是要去的。我所真真留恋者,不在寸山片石,而在江南园林中人居于园的中国文人理想化、艺术化的生活状态。江南园林多为文人住宅,他们在建造这些有限的物质实体空间的同时,将自己的世界观、审美观、社会理想、人格价值等融入其中,所谓“芥子纳虚弥”《维摩经·不可思议品》,环境最终成为其人格建构的具体呈现。古代文人在以心造园的同时,也在塑造着自我。人居于园的理想化、艺术化生活状态使“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古代文人最终达到人格的自我完善。

在不知不觉间江南园林如苏州的沧浪亭、网师园、留园、艺圃,无锡的寄畅园,已成为我这样一个珠玑碌碌的都市人精神家园的最后留守地。我不知道别人怎样,我只知道当自己在对世俗的一切都失望和放弃的时候,这些园子却可以让我得到内心的宁静,虽还不至于“摄招魂梦”、“颠倒情思”《幽梦影》,但足以让我蕴思自守却不是妄言……因而时时想着那一方园林。却无力购筑。名士李渔虽言:“贫士之家,有好石之心而无其力者,不必定作假山。一卷特立,安置有情,时时坐卧其旁,即可慰泉石膏盲之癖”《闲情偶寄》,但或为从事专业之故,或是我还尚未完全开始老去,没有身体力行的自我安慰和妄想是我无法接受的。身困居陋而心驰意纵,心驰意纵于那样一种理想化、艺术化的生活状态。造园或造物实为自我塑造或人格建构,这其实是中国古典园林在当时存在状态下人与园关系中的本质和精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饮酒·其五》。我在老祖宗的文字里读出来“化物游心”的智慧,无地不可筑园但尚可造物,无池不可植荷但尚可制荷,因此我决定身体力行。我选择了古代文人书房家具陈设作为造物原型,玫瑰椅、灯挂椅、茶几、书案、罗汉床、挂屏、花几,再做几组荷花,是要营造那源于中国古代文人以心造园的文化传统而又基于当下个人现实生存经验的当代“城市山林”。

1 2 3 4  下一页
关键字:刘向华,新媒体,装置,装置艺术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