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化物游心”刘向华新媒体装置艺术作品
“化物游心”刘向华新媒体装置艺术作品
作者:    来源:    日期:2009-12-04

刘向华 卷头案

场所精神

“城市山林”作为一个作品系列,其关注点除了家具装置作品本身的意义之外,更将创作的范围延伸至我们周遭的空间环境场所之中,形成了一组名为“遗产”的数码摄影,由锅盖和淋浴花洒“物化”或“异化”而成的“荷花”与极具中国当下感的建筑空间环境场所相遇,与场所原有的秩序和内容相互作用产生对话,犹如在原有不同的化学试剂中滴入硫酸产生剧烈的反应并由此生成新的意义。这种方法来自作者长期对于环境问题的关注,环境问题不仅仅局限于物质层面,更多的是其与人精神层面的关系。在SARS肆虐的2003年,作者曾撰文《现代环境设计中的人格和精神健康》(见《美术观察》2003年12月期)呼吁关注建筑环境的人格和精神健康问题。在物质积累日渐丰裕的今日,物质积累背后的文化价值却日渐异化、苍白和腐朽,建筑环境中的传统道德、伦理、社会公正、民族文化认同都被扭曲或剥离,场所精神日渐沦丧。其实作者创作中的核心是追问一个以精神自由为代价的唯物社会的问题:今日中国的物质膨胀在其自身历史轨迹中、在整个人类文明的进程中处于什么层次,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如今在一种什么样的境遇中扮演着一种什么样的角色,他们怎样继承着祖先的“遗产”而又将会给后人留下一份什么样的“遗产”,或者更直截了当地说:这份“遗产”自身的本质究竟如何,它真正的价值是什么,它是否是存在缺陷的。

[1] 王泽猛 季熊《文人园居文化探析——以苏州古典园林为例》《装饰》2008年4期.
[2] 方晓风《建筑风语》, 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7年8月.
[3]童寯《江南园林志》.
[4] 周浩明《中国古代时空观与园林空间艺术》,《无锡轻工大学学报·青年论文集》,1995.
[5]陈鑫《苏州古典园林洞门花窗的空间审美功能》《装饰》2009年2期.
[6] 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刘向华简历

1976年:生于湖北。
1997年:毕业于中国中央工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
2001年至2004年:攻读北京服装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硕士研究生。
2004年至今:任教于中国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讲师,一直从事中国传统园林及民族环境艺术教学研究及创作。

上一页  1 2 3 4 
关键字:刘向华,新媒体,装置,装置艺术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