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1〕王菊生《中国绘画学概论》,湖南美术出版社1998年版,第363页。
〔2〕同〔1〕,第364页。
〔3〕李广元《色彩艺术学》,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第122页。
〔4〕同〔3〕,第23-124页。
〔5〕靳尚谊口述,曹文汉撰文《我的油画之路—靳尚谊回忆录》,吉林美术出版社, 2000年版,第33页。
〔6〕倪怡德《对油画、雕塑民族化的几点意见》,《美术》,1959年第3期。
〔7〕罗工柳《谈变》,《美术》,1961年第4期。
〔8〕李松《散碎的剪影——董希文的几次谈话纪录及其他》转引自李玉昌,谢善骁编《无尽的怀念——纪念董希文先生诞辰八十周年文集1914-1994》,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4年版,第170页。
〔9〕艾中信《油画《开国大典》的成功与蒙难》,转引自李玉昌,谢善骁编《无尽的怀念——纪念董希文先生诞辰八十周年文集1914-1994》,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4年版,第31页。
〔10〕靳之林《谈董希文的油画》转引自李玉昌,谢善骁编《无尽的怀念——纪念董希文先生诞辰八十周年文集1914-1994》,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4年版,第48页。
〔11〕同〔9〕,第34页。
〔12〕董希文《油画《开国大典》的创作经验》,《新观察》,1953第21期第25页。
〔13〕孙滋溪(1929.3— ),山东龙口人。擅长油画,早年在解放军部队从事美术工作。195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后为版画系插图工作室主任、教授,中国美协插图装饰艺委会副主席。
〔14〕李化吉(1931— )满族,出生于北京。1949年毕业于华北大学三部美术科,196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研修班,后在该校执教,曾担任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教师,壁画系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壁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务。
〔15〕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36页。
〔16〕同〔15〕,第143页。
〔17〕吴冠中(1919— ),江苏宜兴人,1942年毕业于国立杭州艺专,1947年入法国巴黎高等美术学校进修。1950年回国后先后在中央美院、清华大学、北京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院任职。
〔18〕杨秋人(1907-1983),广西桂林人。1928年考入上海美专,1931年毕业于上海艺专研究科。历任华南文艺学院教授、中南美专副校长、广州美院副校长。
〔19〕[美]R.麦克法夸尔,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革命的中国的兴起1949-1965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317页。
〔20〕余本(1905— ),广东台山人。1918年赴加拿大勤工俭学,先后入威尼伯美术学校、多伦多省立安德里奥艺术学院。1935年回香港,1956年回广州定居,任广东画院副院长。
〔21〕李伟铭《图像与历史:20世纪中国美术论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2页。
〔22〕王小晖《中国绘画与意象》,《美术研究》,2001年第3期第82页。
〔23〕董希文《从中国绘画的表现方法谈到油画表现风》,《美术》,1957年第1期第7页。
〔24〕倪怡德《关于油画的民族风格——浙江美术学院教师座谈会纪要》,《美术》,1958年第3期第45页。
〔25〕倪怡德《对油画、雕塑民族化的几点意见》,《美术》,1959年第3期第6页。
〔26〕吴作人《关于发展油画的几点意见》,《美术》,1960年第8、9期合刊第26页。
〔27〕我当时要组织这样多的人画画,我自己画画的时间是很少的,所以我就挑了一张当时叫“火种”的画题,是表现大革命失败后掩埋烈士的尸体。参见刘骁纯《罗工柳艺术对话录》,山西教育出版社,第125页。
〔28〕刘骁纯《罗工柳艺术对话录》,山西教育出版社,第131页。
〔29〕同〔28〕,第132页。
〔30〕同〔28〕,第133页。
〔31〕罗工柳回国后即开始有意识地研究中国艺术家的经验,齐白石的“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一下子明确了罗工柳思路所向,促使罗工柳走向大胆变革之路。参见刘骁纯《罗工柳艺术对话录》,山西教育出版社, 第79页。
〔32〕同〔28〕,第141页。
〔33〕闻立鹏(1931— ),湖北浠水人。1947年入华北大学文艺学院美术系学习。195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1963年又毕业于中央美院油画研究班,此后一直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
〔34〕闻立鹏《闻立鹏文集》(第三卷),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年版,第8页。
〔35〕同〔34〕,第8页。
〔36〕詹建俊(1931— ),辽宁盖县人。1953年毕业于中央美院,1955年进马克西莫夫油画研究班,后留校任教。现为中国油画学会主席。
〔37〕朱乃正(1935— ),浙江海盐人。1958年毕业于中央美院,分配至青海省文联,曾任美协青海分会副主席。1980年调任中央美院油画系,历任油画系副主任、教授、副院长等职。
〔38〕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70页。
〔39〕陈池瑜《现代艺术学导论》,长江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第283页。
〔40〕吴作人《对油画民族化的认识》,《美术》,1959年第7期第18页。
〔41〕同〔26〕,第26页。
〔42〕顾祝君(1933— ),江苏如东人。1954年毕业于浙江美院油画系。1963年毕业于中央美院油画研究班。任职于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43〕柳青(1929— ),四川汉源人。1949年就学于四川省艺专。1950年参军赴朝,做战地美术工作,1955年回国后任沈阳军区报社美编。1963年毕业于中央美院油研班。
〔44〕何君华《谈油画研究班的几幅作品》,《美术》,1963年第5期第20页。
〔45〕杜键(1933— ),1954年毕业于中央美院,1963年毕业于中央美院油研班并留校任教。历任中央美院教授、副院长、全国美协理事。
〔46〕陈履生《新中国美术图史1949-1966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0年版,第200页。
〔47〕同〔44〕,第20页。
〔48〕邵大箴《第三代中国油画家研究 苏天赐》,广西美术出版社2001年版,第87页。
〔49〕陈积厚《在油画民族化的道路上迈进—谈苏天赐油画的艺术风格》。
〔50〕赵思有《苏天赐油画风景画的艺术特色》,《美术研究》,2003年第3期第107页。
〔51〕庞薰琹(1906—1985),江苏常熟人。1925至1929年之间先后学习于法国巴黎叙利恩绘画学院、格朗. 歇米欧尔学院。1930年回国,1931年组织“决澜社”。曾任教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四川省立艺专、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李昌菊 美术学博士 北京林业大学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