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强:谢谢张老师,他从中国画的终极目标来理解写意。这个很有意思。下面郭老师。
郭老师:我觉得不同的观念坐在一块谈,是很难的。我觉得在艺术上,只要达到一定的高度,谁也代替不了谁。目前谈到写意的事情,从我个人角度来说,是抓住了当代中国艺术的实质的问题。这个问题不仅是我们中国画的问题,中国当代艺术都要思考的问题。我自己感到,我们人文画面临的问题,要比山水画面临的问题大得多。以前我们开过一个研讨会,那个时候我们说好象人物画不是越老越好,这个现象怎么一回事?我当时很难理解。我也不想到了一定年龄不会画画,我也想老了也会画画。所以我就想调整。写意的问题是关键。如何发挥中国画表现力的问题,而不是仅仅强调写实、刻画那些都是。我们中国画比油画表现力要强得多。艺术的解释,各个民族各个时期各个画家,都有自己的认识。所以中国人来说,写意这一块,确实是我们民族的智慧、民族的遗产。不仅仅表现在我们的艺术文化中。把中国画提到写意上来,我认为还是抓住了艺术的本质。强调画家主体对事物的认识。我们经常会说,我们如果反映现实,完全可以画得最像谁得奖,但是不是这样的。每一个时代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创作余地,这才是艺术。所以我说画写意,再一个是它更能够宏观地把握事物,还要把握事物最核心的本质。这样理解事物既宏观又本质,既强调主观又强调客观。事实上我们应该强调西方现实写实主义进来以后给了我们很大地冲击。后来又有了85年的现代派的冲击,我们当代很大地尴尬。我们落后,现在他们用文化冲击我们。我们现在要重新思考这个问题,我觉得今天的会很高兴的是我们要有这个自信心去创造。当然大家谈到形式的问题,写意肯定要强调形式,写意就有一个对写意的要求。所以大家谈笔墨,这个笔法里面就有一个外在形式地涵盖。当然这个提法我觉得不是我们这一代人就能够拿下来的。恐怕我们好几代人,用自己的实践,不仅从理论上,更难的是实践。画家用自己的作品,用自己的一生几代人去证明。
陈强:谢谢郭老师。
嘉宾:听了以上诸位的发言,我想作为一个参加这样的一个展览,作为一个老头,也想说几句心里话。首先感谢我们国家画院给我们创造这么好的一个平台来展示我们绘画艺术。这个作为一个70多岁的老人,心情是非常地激动。第二,看了这个展览,非常激动。这是一个成功地展览。其中有两个原因。第一,从展览的形式上规模上,是符合这个时代的要求的。是有创造性的一个展览。因为21世纪是一个创造性的世纪,而且这个展览从展览的规模和形式地表现上,开场就很独特很吸引。这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它的成功的第二个原因,它开启了我们一个新的思维方式。在历届的美术展览上,应该说我们眼球很疲劳,都看到那些制作性很强的绘画。我今天不是说制作性很强的绘画不好,也好。我们工笔画加上制作的手段,一种新的技法的手段,和西方的油画可以媲美。他们有的我们都有,我们比他们画得好。但是作为中国画本质的要求好象欠缺了一点。因为中国画,我们谈的是中国绘画。它的最高的境界就是写意的境界。这是我们审美的核心,这个审美的核心在我理解就是一种书卷气。为什么画要有书卷气,这个从我们民族的文化历史发展来看,按照马克思的要求,物质决定思维,我们看看这个物质。东西方的区分,西方人也很精明,他做所有的事情都经过科学地思维之后进行。比如这个笔,西方人这个笔就有明确地分工。书写就是写字,用钢笔。绘画用刷子,它笔的分工非常明确。为什么用刷子?涂抹快,一大片,练出来了。必然要有光,因为光是用面产生的。所以西方绘画追求光。我们中国的绘画,我们这个圆头笔,意中都是这个圆头。写字用它、画画用它,所以中国绘画由于笔的功能地决定,中国书法必然代表中国绘画。书卷气就好吗?我不用写字的方法来绘画,不是也行吗?我们细细地来研究一下。书写是情绪积累。我们知道绘画三个阶段。
第一,是绘是画是描和修。进入第二个阶段了,是画。所以西方人怎么呢?它是画。作为艺术来讲它是第二阶段。第三,就是写。为什么写好?因为写情感能进。在瞬间你的情绪完全都表现在这支笔上了,所以这个笔所留下的痕迹是你思想发展的一个痕迹。所以中国画最高地境界也一种心境,心境是用中国这个圆头笔表现得最淋漓尽致。笔墨当随心境。
王老师:我简单地说一下。这次展览我认为非常成功。我看了之后我认为是能够把中国目前水墨画的精英的作品集中到这里给大家展示,这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机会,也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展示。关于写意画的问题,今天是我们这个展览和研讨会的主题。关于写意的这个命题,最近通过全国美展之后,大家就全国美展反映出来的问题,把写意精神提出来,还不是我们一家,浙江也准备搞一个写意精神的讨论。这个问题特别引起我们国画家深入思考的一个大的课题。这个课题我觉得短时间,从理论上去把它说清楚已经非常困难了。何况就像郭先生说的,它要靠实践说明这个问题,不是我们理论上把它说明就说明的。必须拿作品来说,拿作品来把写意精神能够体现出来的这样一个效果,恐怕不是我们一次两次或者几次展览就能够完成的,要几代人去体现这样一个精神。它虽然很简单地两个字,但是我认为它的内涵,它所包括的一些命题、内容是非常广泛的,而且争议很大。对于它的不同的理解,就好象我们瞎子摸象一样,你和他去理解写意精神是完全不一样的。我理解的写意,当然也是有两个特点。
第一,书写性。第二,意境、意趣和意味。书写性,这就是我们中国写意画的一个很大的特点,在书写性里面也包括各种各样的书写的方法。意境和意趣、意味完全要靠人来体会的。所以这两者是非常高的一个标准。因此要达到这个两者兼备,真正地达到一个写意的高度。我认为目前我还没有看到写意达到很高的。有的笔墨非常好,写得非常好,但是意境不够。有些山水画,笔墨用得很好,但是意境不够。或者意趣不够,或者意味不行,也有这样的。这已经很不简单了。这样的作品已经是很大家了,能够做到笔墨非常精采已经是大家了。还有一种,有一定的意趣和意味,但是笔墨又感觉到弱了一点。我们上海有一张画给我印象很深。觉得这里面没有笔墨不像写意画,我投了票,我觉得它在表达意境、意趣方面很突出,但是没有体现出写意性,笔法、笔墨不是很突出。这就是一个矛盾。但是我认为同样是一张好画,能够两者兼备者,就是我们大家所要追求的目标。
嘉宾:首先要感谢这次策展人,中国国家画院举办了这样一个非常成功的展览。这个展览使我们从它的形式到内容耳目一新。这个展览是特别迎合了我们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特别是近几年国家提倡的一个打造中国精神的这样一个理念。在这个展览里面,我首先感觉到它百花齐放,在内容、形式上有多方面地探索。所以有别于其他很多次的中国画展。中国画就是写意中国,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人的文化理念。中国的哲学思想、宇宙观、人生观都是形而上的。我们的文化仅随着这个东西,从写意的方面展示了与世界其他文化不同的民族风格。所以这次我感觉这个展览非常地成功,有很多画家,可以看出近年来的很多力作在这里展览上得到一个展示。应该说是特别感谢中国国家画院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展览的机会,希望这种展览今后越来越多,以改变目前我们在创作上出现的很多难以解决的困难和困境,走出困境,将会迎来更加大的辉煌。
李宝林:这个展览做得很好。这个展览跟过去做的展览不一样,时代不同,对展示的认识和看法也有不同。但是谈了很多我都很同意。但是,我们很多人说我们几代人才能解决这个问题,我说这个问题并不简单。因为现在的环境跟过去已经不一样了。过去像写毛笔字,是一个工具,人人都能写。现在有几个写毛笔字写得好的?过去因诗作画是一个平时的修养,现在有几个会做诗的?所以心里文人跟过去的要求也不一样了。如果都像过去的文人一样是不可能的,现在年轻人根本不写字,别说是毛笔,连钢笔都不写。所以我们提倡写意精神,这是一个很艰巨地任务。现在对于传统、艺术的理解,已经有很大的差别了。我听到一些年轻人,他说齐白石、李可染都不了解。所以中国文化已经有很大的差距了,在这个情况下我们提倡写意精神,是很必要的。而且这个工作也不是一个很简单的工作。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写意要加强对中国画文化内涵的理解、文化精神的理解,这个是最关键的。比如说中国人和外国人有什么区别?中国人和外国人在表现方法上有什么区别?要把这个区别搞清楚?因为我们现在看很多人这个问题都没有搞清楚。观察方法,基本上有些还是一种西画风格,这种方法当然也不排斥。现在应该说是多元,大家还是要认同这个说法。因为现在多元已经形成了一种百花齐放的状况了,像人物画,每个人的画法差别是非常大的。但是只要有一条,对中国画文化精神、文化内涵的理解,要搞清楚搞深入,我想就会有希望了。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