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波埃里的实物画
1998年初,当阿尔曼艺术回顾展在巴黎网球场国家画廊举行的时候(1998年1月27日至4月12日),另一位新现实主义艺术家斯波埃里的名为《13日,星期五》的展览亦同期(1998年2月14日至4月12日)在巴黎瑞士文化中心举办。此间正在巴黎第一大学留学的我有幸同时参观了这两个展览,两相对照,不仅使我对两位艺术家的特点有了清晰的认识,而且对整个新现实主义艺术有了深入的了解。同为现成品的再利用,阿尔曼创造了集成艺术,克里斯托走上了捆包艺术之路,塞萨尔以压缩艺术独步艺坛,斯波埃里则发明了一种名为实物画的独特艺术样式。与其他艺术家在主导风格之外还进行多方尝试的做法不同,斯波埃里的艺术风格相对单纯,他几乎毕生保持着对实物画的热情。再有一点不同的是,其他利用现成品来创作的艺术家往往只专注于形式的自足,斯波埃里的实物画竟带有叙事和抒情色彩。
达尼埃尔·斯波埃里(Daniel Spoerri)1930年3月27日出生于罗马尼亚加拉迪(Galati)一个犹太人家庭,原名达尼埃尔·伊萨克·费因斯坦(Daniel Isaak Feinstein)。其祖父曾是犹太唱诗班歌手,而他的父亲却改信新教,并在挪威传教,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纳粹仍把他的父亲视为犹太人而将其杀害。失去父亲后,斯波埃里于1942年随母亲逃到瑞士,那里是他母亲的祖国。在巴塞尔,斯波埃里结识了坦戈利,两人从此保持了终身的友谊。1952年,斯波埃里前往巴黎学习舞蹈和哑剧。1954年回到瑞士后,斯波埃里先是担任伯尔尼歌剧院的舞蹈演员,后来又成为一名戏剧导演。1955年,他把罗马尼亚裔法国籍荒诞派戏剧大师欧仁·尤奈斯库(Eugéne Ionesco)的名剧《秃头歌女》(Cantatrice chauve)搬上了舞台。此外,他还写作诗歌。
1960年,斯波埃里移居巴黎,正赶上巴黎艺坛新现实主义这场大戏的上演,他不仅参与了当年10月27日新现实主义宣言的签署(虽然他那天是作为坦戈利的客人应邀与会的),而且在那之前即一步到位地找到了自己的艺术之路,那就是用日用生活品创作的“实物画”(tableau-piège, 又可直译为“圈套图”)。就在新现实主义宣言面世后不久,亦即1960年11月,斯波埃里就于“前卫艺术节”期间在巴黎凡尔赛门(Porte deVersailles)展出了他的第一批实物画。
斯波埃里的实物画就是用拼贴的方法将现成品组成具有浮雕效果的绘画式的作品。家庭桌椅和餐具是他最喜欢的创作材料,他将盘子、碟子、杯子、面包筐、刀叉、水瓶、餐巾、牙签、烟灰缸和香烟盒等餐用物品固定在桌面上,然后将桌面侧立起来挂在墙上,使桌面上的物体或形状变成一幅静物画。这些创作材料主要来自斯波埃里自己的居室。关于实物画的创作方法,斯波埃里写道:“偶然发现的物体的位置(此刻,物体正放在它们的支撑物上,如椅子、桌子或箱子等等),在有序和无序的状态中被固定,只是朝向观众的方位改变了一下,其结果它被宣布为一件艺术品。原先呈水平状态的物体给竖了起来。如,吃剩的早餐放在椅子上的一块木板上,它们被固定了,所有的一切便都被挂在墙上。”(1972年,巴黎国立当代艺术中心《斯波埃里作品展序言》)
同为现成品集成艺术,斯波埃里的实物画虽然没有阿尔曼的作品那种逼人的气势和考究的形式感,但却富有及其耐人寻味的内在含义。作为日常生活的局部场景,那些带有残羹剩饭、杯盘狼藉的餐具,记录的是一段历史、一个故事、一段人生的经历,这些作品显示了斯波埃里作为戏剧家的独到匠心。
1961年9月,斯波埃里在丹麦哥本哈根科普克画廊(Galerie Köpche)举办了一个名为“食品杂货店”(L’Épicerie)的展览,该展览不仅汇集了他的实物画,并且展出了作为艺术品而出售的、可食用的作品。1963年3月,斯波埃里在巴黎“J”画廊陈列了723件餐具,每天晚上,展厅便被装饰成餐厅,每个餐桌上摆放的是斯波埃里准备的作为实物画的残羹剩饭,艺术评论家则装扮成餐厅服务员的模样。这种将行为或表演艺术的形式引入到自己的创作中的作法,充分体现了斯波埃里的戏剧导演的本色。
事实上,斯波埃里的实物画并不限于餐桌餐具这些物品,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组成材料扩展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破地毯、旧鞋袜、灯泡、电线和水龙头等日用品都进入了他的实物画世界。在这些被人使用过的、带着时间痕迹的物品中,往往还夹杂着塑料织物、玩具娃娃和小动物骨骸等物品,这使得斯波埃里的实物画在记录日常琐事之外,还传达出逝者如斯、生命难再的感伤之情。斯波埃里作品中的这种略带神秘的悲剧性基调,与意大利形而上画派大师乔尔吉奥·德·基里科(Giorgio de Chirico, 1888—1978)的艺术一脉相承。
20世纪70年代初,斯波埃里用畜类动物标本创作了一组表现死亡主题的装置作品。他用铡刀切断动物标本,然后将被切开的动物标本和刀具一并作为作品展示出来。这类作品的叙事抒情特点更为鲜明。
1968年,斯波埃里移居联邦德国杜塞尔多夫,在那里开了一家餐厅。从那时起,他与博伊斯和其他“激浪派”(Fluxus)艺术家交往密切,并参加该流派的艺术活动。他的创作也更多地转向了行为艺术与观念艺术的领域。
1970年,斯波埃里将他的餐馆改名为“吃-艺术画廊”(Eat-Art Gallery),他自任厨师,在画廊制作并出售一些印有“注意,这是艺术品”字样的罐头,但售价仍保持罐头的原价。在此期间,斯波埃里还创作了一个名为《向卡尔·马克思致敬》(Hommage à Karl Marx)的行为艺术作品。这个作品其实就是一个宴会,斯波埃里邀请观众来餐馆享用专为名人制作的各种食品,如罗西尼腓里牛排、俾斯麦鲱鱼等。对于斯波埃里来说,艺术既是对待现实的态度,也是万事万物的完美形式。
1983年,斯波埃里受聘成为慕尼黑美术学院的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