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展览评论 > 《西南力量》当代艺术邀请(巡回展)学术研讨会
《西南力量》当代艺术邀请(巡回展)学术研讨会
作者:    来源:品博艺术网    日期:2009-01-01

2008年12月22日下午4点,继《西南力量》当代艺术邀请巡回展之后,在四川省美术馆的会议厅内,展开了一场关于“西南力量”的学术研讨会。此次研讨会持续两个多小时,由著名批评家、策展人陈默主持,出席的嘉宾有贾方舟、王林、彭德、皮道坚、邹跃进、杨卫、吴鸿、鲁虹、殷双喜、孙振华、俞可、高岭、段炼,艺术家:何工、张小涛、王川,艺术机构负责人:99艺术网总经杨凯、成都金沙拍卖有限公司西南力量艺术空间负责人廖艳梅女士。整场研讨会持续近两个半小时,各位嘉宾均从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对以上两个命题进行了一番深刻的论述,并结合此次“西南力量”当代艺术邀请(巡回)展道出了这次展览的许多优势和不足之处。

陈默:</STRONG>我们的议题就是在资本时代、经济时代,我们的当代艺术在资本时代,在目前的情况下怎么生存?怎么发展?特别是在金融危机这么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里,像成都的,刚才有记者也问到了,好像四川的资本力量也是先知先觉。在目前困难的情况下,他们又介入了,或者是用大手笔来做这样的活动,像金沙拍卖公司参与这样的活动,是不是带有普遍意义?如果不是普遍意义,它的这种个别意义,在未来它对资本,以及其它艺术有没有影响?如果有影响,又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我们这次研讨会还是采取老办法,用“巡回”方式。下面介绍一下在座的各位嘉宾。首先请著名批评家殷双喜老师谈一谈。

殷双喜:西南这一块从80年代以来,在中国当代艺术中间非常重要。另外,最近几年来也做过多次的梳理,举办过多次展览。包括在深圳举办的“从西南出发”,在北京举办的“四川画派” 展览。我感觉前两个展览带有历史的总结和回顾。而这次的展览是一个新的出发。

虽然我们也看到周春芽、高小华、程丛林他们的作品,他们都已经上升为一个“特邀”。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有一点神的味道。但是他们后面的年轻一代,现在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已经蓬勃而起。看到一屋子的青年人都不相识,而且年轻人跟我们也不认识。

过去要看展览,大家都互相打招呼。这次看展览的感觉,就是默默的看画,没有人和你打招呼,这一点很好。说明时代的代沟已经拉开了。

我看了一下这个作品有一点直观的感觉:

第一,我觉得四川优秀艺术家的风格和某种思路,已经渗透到年轻人手里去了。从技法到思路,其中有一张,不知道是谁的,我觉得跟何多苓的味道很神似。我觉得这个很有意思,几乎他们上一代的,何森、郭伟,包括一些技法,拉的线条、做底子,淡淡地加了很多油渗透地去画,我觉得在语法、语汇上都有一种继承。

这个事情是两面性,可能有它比较好的一面,直接的师承和影响。另一面,我感觉还是年轻艺术家目前在油画绘画语法方面所继承的空间视野还不够开阔,资源还比较有限。

第二,我看了这里面大量的作品都是年轻人的头像。就是说过去老一代艺术家,像《夏天》,《移民船》、《火车站》,过去是大规模的场面,众多人社会性活动的方式,现在变得越来越孤单了。所有的画面上以一个人为主,而且镜头拉得很近,基本上集中于面部,甚至集中于嘴部。每张画我都拍了画面上的嘴部。嘴这个地方作出了各种各样的表情、色彩和各种各样的诱惑。这个镜头特写越来越拉近。拉近了是渴望一对一面部的交流,也反映出内心深处的不平静,某种焦虑感,比较迷茫。

我觉得这个反映出来现在青年一代的心理状态,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阳光、轻松、无忧无虑。我个人从这里还是感觉到时代迅速发展带来的张力,甚至是某种压力。这种压力和上一代整体性对时代、对国家命运的焦虑不太一样,是一种个体的生存压力和焦虑。我觉得这个很真实,但也确确实实值得我们反思。特别是在四川、在成都,应该是以轻松、享受,给人感觉这样的状态。但是这个画里面一点不轻松。也许是通过这种不轻松的绘画得到一种释放,来获得一种轻松。

总之,在画面上我们感觉到有很大的一种张力。我觉得这里面还是值得深入地去反思的。因为是刚刚看,只是初步的感觉,还没有细细地去回顾。

刚才陈默说到资本的问题,我想起就在这个展览空间里面,十多年前,我们在这里一个是“中国经验”,一个是“地位生命”,一个是西南的雕塑展,一个是当时张晓刚、叶赛五个人在这里做的一个展览。那个展览,在谁的画面上还拿了一个胶布条贴上去了,上面好像写着“权利是一剂春药”,逼着他贴上去的。

就是现在大的环境比以前越来越开放了,但是艺术整体的力度和发展趋势,现在反而有点模糊,好像有点散光。我个人觉得没有以前那么清晰地聚焦。对这个东西,我不做价值判断,只是一种感受。就是艺术家的兴趣各方面,越来越发散,不是以前大家都比较集中的那种。

因为那个时候的艺术家,像高小华那一代是经常的交流,是一个群体性的,一个时代的现象。现在这种交流和对话可能没有那个时代频繁,那种理想主义的东西越来越淡化。

所以说到前面的两个展览,在那个时候并没有市场的强力介入。但是它的价值、理想指向还是很坚定的。所以我觉得在四川这个地方回顾90年代以来一些重要的展览。原来我在这里,上次成都画院展览,接受成都媒体采访的时候,我说:“90年代以来重要一些当代艺术展览的资金来源出资者是四川出来的。”比如95年“美术批评家批评展”,那个资金是来自四川的;92年的“广州艺术双年展”的资金是来自四川的。也许四川的老板在全国来说不是最有钱的,但是对当代艺术的投入,确有一种前赴后继的精神。这种精神,还是很可嘉的。

所以,有时候资金的多少和当代艺术的发展并不成正比,有时候资金多了,当代艺术状况不一定好,这个取决于资金的流向和掌握资金、使用资金人的价值观。

我觉得当代艺术必须要钱,离开钱是不行的,但并不是钱越多越好。假如这个钱不用大学术上,完全是一种造势,一种捧台,做面上的事,我觉得那个钱,我会称之为“泡沫的钱”,不起实际的作用。所以,我觉得这个事情还是事在人为,在环境。

当然陈默这次策划这个展览还是很好的,在四川,王林、吕澎、俞可、陈墨,在我的眼里也算新一代的策展人,虽然也是一个老青年了。我觉得这个趋势是非常好的,这批年轻人,目前踏入到当代艺术的河流里面,水深水浅、水冷水热他们自己去感受,真正地去体会,这个势态是比较好的。我就先开一个头,说这么多,谢谢主持人。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下10页
关键字:西南力量,当代艺术,研讨会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